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超声雾化再生热质传递过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引言第9页
    1.2 除湿的概念第9-11页
    1.3 除湿再生方法第11-16页
    1.4 超声雾化再生的研究第16-19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超声雾化再生的理论研究第20-33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表面蒸汽压理论模型第20-22页
    2.3 表面蒸汽压实验测定第22-24页
    2.4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拟合处理第24-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超声雾化再生的实验研究第33-48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第33-36页
        3.2.1 顺流流型第34-36页
        3.2.2 逆流流型第36页
    3.3 数学模型的解析解第36-40页
    3.4 实验验证第40-45页
        3.4.1 实验测试第40-42页
        3.4.2 传热传质系数和数学模型的验证第42-45页
    3.5 实验结果分析第45-47页
        3.5.1 传质单元数的影响第46-47页
        3.5.2 流型的影响第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超声雾化再生系统的优化第48-62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传热传质模型第48-51页
    4.3 实验验证第51-59页
        4.3.1 除湿装置第51-52页
        4.3.2 实验台第52-53页
        4.3.3 实验数据与验证第53页
        4.3.4 数学模型结果和实验数据对比第53-54页
        4.3.5 除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4-59页
    4.4 内冷型与绝热型装置的比较第59-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62-64页
    5.1 主要工作第62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62页
    5.3 后续研究工作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电站涂层浸没热老化研究
下一篇:某1900t/h锅炉対设计煤种变更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