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杨论文

转抗虫基因741杨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引 言第11-19页
    1.1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转基因作物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转基因林木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主要抗虫基因第12-14页
        1.2.1 苏芸金杆菌毒蛋白基因(Bt基因)第12-13页
        1.2.2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第13页
        1.2.3 其他抗虫基因第13-14页
    1.3 转抗虫基因植物对靶标害虫的影响第14页
    1.4 转抗虫基因植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第14-16页
        1.4.1 转抗虫基因植物对非靶标害虫的影响第15页
        1.4.2 转抗虫基因植物对天敌的影响第15-16页
        1.4.3 转抗虫基因植物对中性或有益昆虫的影响第16页
    1.5 转抗虫基因植物对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6-17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2.材料和方法第19-22页
    2.1 试验材料第19页
    2.2 试验林概况第19-20页
    2.3 调查方法第20页
    2.4 营养结构和功能团的划分第20-21页
    2.5 分析方法第21-22页
3.结果与分析第22-40页
    3.1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第22-27页
        3.1.1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基本组成第22-23页
        3.1.2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第23页
        3.1.3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亚群落物种和数量组成第23-24页
        3.1.4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功能类群物种及数量组成第24-25页
        3.1.5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的营养组成结构第25-26页
        3.1.6 小结第26-27页
    3.2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第27-29页
        3.2.1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第27页
        3.2.2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亚群落多样性指数第27-28页
        3.2.3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不同功能类群多样性指数第28-29页
        3.2.4 小结第29页
    3.3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内部结构关系分析第29-34页
        3.3.1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内部结构关系第29-31页
        3.3.2 转抗虫基因741杨群落相对稳定程度综合指数的动态变化第31-33页
        3.3.3 小结第33-34页
    3.4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时间动态第34-38页
        3.4.1 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动态变化第34-37页
            3.4.1.1 转抗虫基因741杨对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个体数的动态变化第34-35页
            3.4.1.2 转抗虫基因741杨对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的动态变化第35页
            3.4.1.3 转抗虫基因741杨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第35-36页
            3.4.1.4 转抗虫基因741杨对节肢动物群落均匀度的动态变化第36-37页
            3.4.1.5 转抗虫基因741杨对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的动态变化第37页
        3.4.2 小结第37-38页
    3.5 对转抗虫基因741杨节肢动物群落的综合指数聚类分析第38-40页
        3.5.1 转抗虫基因741杨对节肢动物群落的主成分分析第38页
        3.5.2 节肢动物群落的综合指数聚类分析第38-39页
        3.5.3 小结第39-40页
4 结论第40-41页
5 讨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第47-4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士论文第48-49页
作者简历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区域尺度上林龄、气候与森林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华钩藤的分子鉴定及SGM融合子分离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