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的艺术表现理论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导言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杜威艺术表现观的哲学基础 | 第11-24页 |
| 第一节 杜威的经验哲学 | 第11-16页 |
| 一、传统的经验论 | 第11-13页 |
| 二、杜威对经验的改造 | 第13-16页 |
| 第二节 艺术即经验 | 第16-24页 |
| 一、艺术——一个完满的经验 | 第16-19页 |
| 二、恢复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连续性 | 第19-24页 |
| 第二章 艺术创造中的表现 | 第24-33页 |
| 第一节 表现与行动 | 第24-28页 |
| 一、表现源于“活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第24-25页 |
| 二、表现行动——萌芽阶段的艺术 | 第25-28页 |
| 第二节 表现与情感 | 第28-33页 |
| 一、情感形成的“柠檬汁”理论 | 第28-29页 |
| 二、情感的性质 | 第29-31页 |
| 三、表现:情感的清晰阐述过程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艺术作品的表现性 | 第33-38页 |
| 第一节 经验中的感知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体现意义 | 第34-36页 |
| 第三节 艺术创造与欣赏的统一:成为“一个经验”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从表现观念的历史性考察中反观杜威 | 第38-47页 |
| 第一节 艺术表现观念的历史演变 | 第38-41页 |
| 一、从艺术模仿说到艺术表现论 | 第38-40页 |
| 二、从形式主义到符号主义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杜威的新视阈与沉寂 | 第41-47页 |
| 一、杜威表现理论的实践哲学特征 | 第42-44页 |
| 二、沉寂与归来 | 第44-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