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植物区系与植物资源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7-11页
    1.1 植物区系国内外研究动态第7-9页
        1.1.1 国内研究进展第7-8页
        1.1.2 国外研究进展第8页
        1.1.3 发展趋势第8-9页
    1.2 我国植物资源研究概况第9-10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第2章 研究地概况第11-13页
    2.1 地理位置第11页
    2.2 地质与地势第11页
    2.3 气候特征第11-12页
    2.4 水文特征第12页
    2.5 风景名胜第12页
    2.6 植被现状第12-13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第13-15页
    3.1 实地调查法第13页
    3.2 植物区系研究法第13页
        3.2.1 科属构成统计分析第13页
        3.2.2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第13页
    3.3 植物资源研究法第13-15页
第4章 植物区系研究第15-30页
    4.1 植物区系组成第15-22页
        4.1.1 植物区系数量组成第15-16页
        4.1.2 科的组成分析第16-19页
            4.1.2.1 按科含属的数量排序第16-17页
            4.1.2.2 按科含种的数量排序第17-19页
        4.1.3 属的组成分析第19-21页
        4.1.4 种的组成分析第21-22页
    4.2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第22-30页
        4.2.1 蕨类植物地理成分分析第22-23页
            4.2.1.1 科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第22-23页
            4.2.1.2 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第23页
        4.2.2 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分析第23-30页
            4.2.2.1 科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第23-25页
            4.2.2.2 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第25-30页
第5章 植物资源研究第30-39页
    5.1 观赏植物资源第30-35页
        5.1.1 观花类第30-32页
        5.1.2 观叶类第32-34页
        5.1.3 观果类第34-35页
        5.1.4 垂直绿化第35页
    5.2 药用植物资源第35-36页
    5.3 食用野菜植物资源第36-37页
    5.4 保护与改造环境植物资源第37-39页
        5.4.1 防治环境污染类第37页
        5.4.2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类第37-39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39-41页
    6.1 结论第39-40页
    6.2 建议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一: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植物名录第44-64页
附录二: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药用植物名录第64-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荒漠草地合头草枝系构型与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
下一篇:分数阶混沌系统的鲁棒同步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