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 | 第10页 |
1.3 无人机遥感影像成图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安排及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2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 | 第14-19页 |
2.1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 | 第14-15页 |
2.1.1 飞行平台 | 第14页 |
2.1.2 任务载荷 | 第14页 |
2.1.3 飞行控制系统 | 第14-15页 |
2.1.4 数据处理系统 | 第15页 |
2.2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 | 第15-17页 |
2.2.1 像平面坐标系 | 第16页 |
2.2.2 像空间坐标系 | 第16页 |
2.2.3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 第16页 |
2.2.4 物方空间坐标系 | 第16-17页 |
2.2.5 地面坐标系 | 第17页 |
2.3 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类型、总体特点 | 第17-18页 |
2.3.1 数据特点 | 第17页 |
2.3.2 影像类型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无人机航摄飞行质量检查及程序实现 | 第19-28页 |
3.1 飞行质量及影像质量检查内容 | 第19-20页 |
3.2 飞行质量检查方法 | 第20-22页 |
3.2.1 像片倾角检查方法 | 第20页 |
3.2.2 像片旋角检查方法 | 第20-21页 |
3.2.3 航线弯曲度检查方法 | 第21页 |
3.2.4 航高差检查方法 | 第21页 |
3.2.5 重叠度检查方法 | 第21-22页 |
3.3 程序编写及功能实现 | 第22-27页 |
3.3.1 程序功能及流程图 | 第22-23页 |
3.3.2 程序编写平台及语言 | 第23页 |
3.3.3 程序界面及功能实现 | 第23-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高程和平面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9页 |
4.1 影像误差对精度影响分析 | 第28-30页 |
4.1.1 成像系统的误差分析 | 第28-29页 |
4.1.2 成像误差分析 | 第29-30页 |
4.2 像片倾角对精度影响 | 第30-34页 |
4.2.1 平面位置精度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4.2.2 高程精度影响分析 | 第32-34页 |
4.3 地面分辨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4.3.1 航高与地面分辨率的关系 | 第34页 |
4.3.2 焦距与地面分辨率的关系 | 第34-35页 |
4.3.3 姿态与地面分辨率的关系 | 第35-36页 |
4.4 基高比、地面分辨率以及量测精度对成图精度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4.4.1 对平面精度影响 | 第37页 |
4.4.2 对高程精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无人机航测关键技术及成图精度控制实例研究 | 第39-63页 |
5.1 相机畸变差改正 | 第39-41页 |
5.1.1 畸变差改正原理 | 第39-40页 |
5.1.2 基于室外试验场的标定方法 | 第40-41页 |
5.1.3 畸变纠正 | 第41页 |
5.2 影像增强 | 第41-42页 |
5.3 基于POS的SIFT影像匹配 | 第42-46页 |
5.3.1 SIFT匹配算法 | 第42-45页 |
5.3.2 基于POS的SIFT特征匹配 | 第45-46页 |
5.4 像控测量方法 | 第46-48页 |
5.4.1 像控点布设方式 | 第46-47页 |
5.4.2 外业控制点测量 | 第47-48页 |
5.5 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方法 | 第48-49页 |
5.5.1 解析空三测量原理 | 第48页 |
5.5.2 区域网平差方法理论比较分析 | 第48-49页 |
5.6 无人机航测大比例地形图应用实例及精度分析 | 第49-62页 |
5.6.1 研究区概况 | 第49页 |
5.6.2 测区控制点布设及测量 | 第49-50页 |
5.6.3 影像质量检查 | 第50-51页 |
5.6.4 内业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 | 第51-61页 |
5.6.5 高程精度改正方法 | 第61-6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6.1 总结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