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环城绿带经开区段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环城绿带对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 第11页 |
1.1.2 长沙市对绿地建设的高度重视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环城绿带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3.1 国外环城绿带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3.2 国内环城绿带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2 环城绿带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动态 | 第21-31页 |
2.1 环城绿带概念界定 | 第21页 |
2.2 环城绿带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3页 |
2.2.1 防护林带 | 第21页 |
2.2.2 道路绿带 | 第21-22页 |
2.2.3 带状公园 | 第22页 |
2.2.4 绿道 | 第22页 |
2.2.5 公园道 | 第22-23页 |
2.2.6 线性空间 | 第23页 |
2.3 环城绿带的特性 | 第23-25页 |
2.3.1 形态特征 | 第23页 |
2.3.2 空间特性 | 第23-24页 |
2.3.3 功能特性 | 第24-25页 |
2.4 环城绿带内绿地的类型 | 第25-26页 |
2.5 环城绿带案例借鉴 | 第26-30页 |
2.5.1 法兰克福环城绿带 | 第26-27页 |
2.5.2 北京市环城绿带 | 第27-28页 |
2.5.3 上海市环城绿带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环城绿带设计策略研究 | 第31-39页 |
3.1 设计指导理论 | 第31-35页 |
3.1.1 系统论 | 第31-32页 |
3.1.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2-33页 |
3.1.3 绿道研究理论 | 第33页 |
3.1.4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 | 第33-34页 |
3.1.5 需求层次理论 | 第34页 |
3.1.6 其他理论 | 第34-35页 |
3.2 设计原则 | 第35-37页 |
3.2.1 系统性原则 | 第35-36页 |
3.2.2 自然生态原则 | 第36页 |
3.2.3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长沙市环城绿带经开区段设计 | 第39-86页 |
4.1 前期分析 | 第39-48页 |
4.1.1 区位分析 | 第39页 |
4.1.2 上位规划 | 第39-40页 |
4.1.3 现状分析 | 第40-47页 |
4.1.4 使用人群分析 | 第47-48页 |
4.1.5 SWOT分析 | 第48页 |
4.2 设计思路 | 第48-53页 |
4.2.1 项目定位 | 第48页 |
4.2.2 设计目标 | 第48-49页 |
4.2.3 设计愿景 | 第49-50页 |
4.2.4 设计理念 | 第50页 |
4.2.5 设计元素 | 第50-51页 |
4.2.6 设计依据 | 第51-53页 |
4.3 总体设计 | 第53-56页 |
4.3.1 总平面图 | 第53-54页 |
4.3.2 设计分析 | 第54-55页 |
4.3.3 竖向设计 | 第55-56页 |
4.4 分区设计 | 第56-73页 |
4.4.1 休闲公园 | 第56-62页 |
4.4.2 社区公园 | 第62-65页 |
4.4.3 汽车工业园 | 第65-71页 |
4.4.4 东十二线道路景观 | 第71-73页 |
4.5 专项设计 | 第73-77页 |
4.5.1 海绵城市 | 第73-74页 |
4.5.2 智能租赁系统 | 第74-75页 |
4.5.3 景观小品 | 第75-77页 |
4.6 植物设计 | 第77-86页 |
4.6.1 植物现状分析 | 第77页 |
4.6.2 植物设计理念 | 第77-78页 |
4.6.3 植物设计原则 | 第78-79页 |
4.6.4 种植结构类型 | 第79-80页 |
4.6.5 种植季相分析 | 第80-81页 |
4.6.6 植物总体设计 | 第81-82页 |
4.6.7 植物分区设计 | 第82-8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5.1 总结 | 第86-87页 |
5.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介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