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水溶性非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电池阴极界面修饰性能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3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s)简介第12-17页
        1.2.1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2-14页
        1.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第14-16页
        1.2.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6页
        1.2.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参数第16-17页
    1.3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界面材料的作用第17-23页
        1.3.1. 界面材料可以调整电极/活性层界面的能级势垒第18-19页
        1.3.2 决定电极的极性和改进电荷选择性第19-20页
        1.3.3 监控活性层的形貌第20页
        1.3.4 作为电极和导电层第20-21页
        1.3.5 引入光学层和等离子体激元特性来调节活性层的光吸收第21-22页
        1.3.6 提高活性层与电极界面的稳定性第22-23页
    1.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修饰第23-31页
        1.4.1 阳极修饰第23-26页
        1.4.2 阴极修饰第26-31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PDMC及P(AM/DMC)的合成及器件表征第33-46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7页
        2.2.1 实验原料及实验试剂第34页
        2.2.2 材料表征手段及仪器第34页
        2.2.3 合成步骤及表征第34-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5页
        2.3.1 各聚合条件对均聚物PDMC分子量的影响第37-41页
        2.3.2 均聚物PDMC与共聚物P(AM/DMC)的热性能研究第41页
        2.3.3 均聚物PDMC与共聚物P(AM/DMC)的光学性能研究第41-42页
        2.3.4 基于PDMC以及P(AM/DMC)界面修饰层的ITO的形貌第42-43页
        2.3.5 基于PDMC以及P(AM/DMC)界面修饰层的ITO的电极功函第43-44页
        2.3.6 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基于新单体DBB及DHB聚合物的合成及器件表征第46-57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实验部分第46-52页
        3.2.1 实验原料及实验试剂第46页
        3.2.2 材料表征手段及仪器第46页
        3.2.3 合成步骤及表征第46-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56页
        3.3.1 材料的热性能研究第52-53页
        3.3.2 材料的光学性能研究第53页
        3.3.3 基于新聚合物界面修饰层的ITO的形貌研究第53-54页
        3.3.4 基于新聚合物界面修饰层的ITO的电极功函第54-55页
        3.3.5 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PDMAPS及P(AM/DMAPS)的合成及器件表征第57-66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实验部分第57-61页
        4.2.1 实验原料及实验试剂第57页
        4.2.2 材料表征手段及仪器第57页
        4.2.3 合成步骤第57-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4.3.1 材料的热性能研究第61-62页
        4.3.2 均聚物PDMAPS与共聚物P(AM/DMAPS)的光学性能研究第62页
        4.3.3 基于PDMAPS以及P(AM/DMAPS)界面修饰层的ITO形貌研究第62-63页
        4.3.4 基于PDMAPS以及P(AM/DMAPS)界面修饰层的ITO的电极功函第63页
        4.3.5 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第63-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全文总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件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续型螺旋折流板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间位聚芴及其衍生物光电性能的超分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