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有机太阳能电池载流子陷阱效应及相关器件物理的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4-17页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的载流子陷阱第17-27页
        1.3.1 载流子陷阱的形成第17-18页
        1.3.2 带尾陷阱态的调控第18-21页
        1.3.3 活性层微观聚集态结构优化与器件性能提升第21-27页
            1.3.3.1 活性层的分子/材料设计第21-23页
            1.3.3.2 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制备工艺第23-27页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阴极修饰层研究进展第27-35页
        1.4.1 ZnO电子传输层及其载流子陷阱的研究第29-35页
            1.4.1.1 制备条件对ZnO导电性、缺陷态等电子性质的影响第31-33页
            1.4.1.2 体掺杂以及表面修饰改善ZnO的电子传输特性第33-35页
    1.5 本论文的核心思想及研究内容第35-37页
第二章 苯并二噻吩基材料体系活性层微观聚集结构优化及载流子动力学研究第37-61页
    2.1 引言第37-38页
    2.2 实验部分第38-39页
    2.3 PBDT-DTffBT:PC_(71)BM光伏体系性能探究第39-54页
        2.3.1 活性层微观聚集结构调控及器件光伏性能优化第39-46页
        2.3.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内部载流子动力学研究第46-54页
    2.4 苯并二噻吩-四嗪基有机小分子性能对比研究第54-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三章 等离子体陷阱填充效应结合背散射效应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第61-77页
    3.1 引言第61-62页
    3.2 实验部分第62-63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超薄聚电解质层用于界面钝化和高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第77-91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实验部分第78-79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9-89页
    4.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13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3-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电子传输层优化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下一篇:几种纳米磁性材料的超(近)临界水热法制备、表征及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