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14-21页 |
1.1 甜瓜概况 | 第14页 |
1.2 授粉类型与授粉媒介 | 第14-15页 |
1.3 坐果形式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1 人工授粉的应用 | 第15页 |
1.3.2 蜜蜂授粉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3 CPPU在坐果方面的应用 | 第16页 |
1.4 不同坐果方式对果实膨大与品质影响的研究 | 第16-18页 |
1.4.1 不同坐果方式对果实细胞膨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2 不同坐果方式对果实外观膨大的影响 | 第17页 |
1.4.3 不同坐果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 磷酸合成酶SPS与蔗糖积累 | 第18页 |
1.6 花粉萌发与双受精 | 第18-19页 |
1.6.1 花粉萌发 | 第18-19页 |
1.6.2 双受精过程 | 第19页 |
1.7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1-22页 |
2.2 蜂群管理 | 第22-23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2.3.1 果实外观品质和商品性状 | 第23页 |
2.4 土壤基础肥力的测定 | 第23-25页 |
2.4.1 土壤速效N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2.4.2 土壤速效P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4.3 土壤速效K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4.4 土壤pH值测定 | 第24页 |
2.4.5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2.5 细胞大小的测定 | 第25-26页 |
2.6 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2.7 花粉与花粉管观察 | 第27页 |
2.8 花粉管延伸位置观察 | 第27页 |
2.9 子房双受精观察 | 第27-28页 |
2.10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8-30页 |
2.10.1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10.2 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10.3 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10.4 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9页 |
2.10.5 果实蔗糖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2.11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7页 |
3.1 不同坐果方式对甜瓜传粉受精的影响 | 第31-35页 |
3.1.1 坐果0.5h后柱头花粉数和花粉萌发 | 第31-32页 |
3.1.2 蜜蜂授粉柱头花粉数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3.1.3 坐果后花粉管延伸情况 | 第33-34页 |
3.1.4 不同坐果方式对甜瓜子房双受精情况 | 第34-35页 |
3.1.5 对不同坐果方式坐果率的影响 | 第35页 |
3.2 天气对不同坐果方式前期膨大影响 | 第35-38页 |
3.2.1 对不同坐果方式横径前期膨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对不同坐果方式纵径前期膨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对不同坐果方式单果重前期膨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不同坐果方式对果实生育期外观膨大的影响 | 第38-45页 |
3.3.1 对单果重以及单果重相对生长率变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 对果实横径以及横径相对生长率变化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3 对果实纵径以及纵径相对生长率变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对果实周径以及周径相对生长率变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5 不同坐果方式对果实果型变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不同坐果方式对细胞大小的影响 | 第45-49页 |
3.4.1 不同坐果方式对横切细胞长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2 不同坐果方式对纵切细胞长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3 不同坐果方式对横切细胞面积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4 不同坐果方式对纵切细胞面积的影响 | 第48-49页 |
3.5 不同坐果方式对成熟期甜瓜果实相关性状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1 对甜瓜果实相关性状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2 对种子相关性状的影响 | 第51页 |
3.6 不同坐果方式对果实发育期间品质的影响 | 第51-55页 |
3.6.1 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 | 第51-52页 |
3.6.2 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 | 第52-53页 |
3.6.3 对可滴定酸含量影响 | 第53-54页 |
3.6.4 对果实VC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3.6.5 对果实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3.7 不同坐果方式对甜瓜SPS活性与蔗糖积累的影响 | 第55-57页 |
3.7.1 对SPS活性影响 | 第55-56页 |
3.7.2 对蔗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7-63页 |
4.1 讨论 | 第57-62页 |
4.1.1 坐果条件对甜瓜花传粉受精影响 | 第57-58页 |
4.1.2 坐果方式对坐果率和种子性状的影响 | 第58页 |
4.1.3 坐果条件对甜瓜坐果和前期膨大影响 | 第58-59页 |
4.1.4 坐果方式对甜瓜膨大的影响 | 第59-60页 |
4.1.5 坐果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60-61页 |
4.1.6 不同坐果方式蔗糖含量及SPS活性变化 | 第61-62页 |
4.2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3页 |
附录Ⅰ: 甜瓜发育过程中细胞大小变化图 | 第68-69页 |
附录Ⅱ: 甜瓜胚囊受精状态 | 第69-70页 |
附录Ⅲ: 花粉管伸长情况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