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小反刍兽疫及其病原 | 第11页 |
1.2 PPR的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1.3 PPR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 | 第12页 |
1.4 PPRV的基因组结构及蛋白功能 | 第12-16页 |
1.5 PPRV的复制周期 | 第16-17页 |
1.6 PPRV疫苗 | 第17-18页 |
1.7 小结 | 第18-19页 |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永生化原代绵羊肺细胞系的构建及应用 | 第20-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材料和试剂 | 第21页 |
2.1.2 重组慢病毒载体(pLOV-puro-hTERT)的构建 | 第21页 |
2.1.3 制备重组慢病毒 | 第21-22页 |
2.1.4 原代绵羊肺成纤维细胞的制备 | 第22页 |
2.1.5 最佳嘌呤霉素筛选浓度确定 | 第22-23页 |
2.1.6 RT-PCR鉴定重组慢病毒中hTERT基因 | 第23页 |
2.1.7 重组慢病毒感染原代绵羊肺成纤维细胞 | 第23页 |
2.1.8 基因组水平以及转录水平检测hTERT基因 | 第23页 |
2.1.9 Westernblot检测SLT细胞中hTERT基因 | 第23-24页 |
2.2 病毒敏感性实验 | 第24页 |
2.2.1 病毒蛋白检测 | 第24页 |
2.3 结果 | 第24-29页 |
2.3.1 酶切鉴定重组质粒 | 第24-25页 |
2.3.2 RT-PCR检测重组慢病毒中hTERT基因 | 第25-26页 |
2.3.3 永生化绵羊肺成纤维细胞的形态 | 第26页 |
2.3.4 PCR及RT-PCR检测SLT细胞中的hTERT基因 | 第26-27页 |
2.3.5 Westernblot鉴定hTERT基因 | 第27页 |
2.3.6 SLT细胞对PPRV-N75株的敏感性检测 | 第27-28页 |
2.3.7 SLT细胞中病毒基因的表达鉴定 | 第28-29页 |
2.4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GSLAM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31-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3.1.1 菌株与质粒 | 第31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3.1.3 gSLAM基因的克隆 | 第32页 |
3.1.4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2页 |
3.1.5 重组质粒的原核表达 | 第32页 |
3.1.6 gSLAM蛋白的粗纯化 | 第32-33页 |
3.1.7 gSLAM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3页 |
3.1.8 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 第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3.2.1 gSLAM基因的克隆 | 第33-34页 |
3.2.2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34页 |
3.2.3 gSLAM蛋白鉴定及可溶性分析 | 第34-35页 |
3.2.4 gSLAM蛋白多克隆抗体的WB和IFA分析 | 第35-36页 |
3.3 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稳定表达山羊SLAM基因细胞系的构建与鉴定 | 第37-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4.1.1 材料和试剂 | 第37页 |
4.1.2 重组慢病毒载体(pLOV-eGFP-gSLAM)的构建 | 第37页 |
4.1.3 制备重组慢病毒 | 第37-38页 |
4.1.4 重组慢病毒感染SLT细胞 | 第38页 |
4.1.5 RT-PCR鉴定gSLAM基因 | 第38页 |
4.1.6 WB鉴定SLT-gSLAM细胞中gSLAM基因的表达 | 第38页 |
4.2 病毒敏感性实验 | 第38-39页 |
4.2.1 RT-PCR检测PPRV-N基因 | 第38页 |
4.2.2 WB鉴定PPRV-N基因的表达 | 第38-39页 |
4.2.3 TCID50测定值病毒滴度 | 第39页 |
4.2.4 IFA检测SLT-gSLAM细胞中PPRV-N蛋白的表达 | 第39页 |
4.3 结果 | 第39-43页 |
4.3.1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39-40页 |
4.3.2 慢病毒感染永生化绵羊肺细胞系 | 第40页 |
4.3.3 PCR及RT-PCR鉴定SLT-gSLAM细胞中的gSLAM基因 | 第40-41页 |
4.3.4 WB鉴定SLT-gSLAM细胞中gSLAM基因的表达 | 第41页 |
4.3.5 病毒敏感性检测 | 第41-42页 |
4.3.6 SLT-g SLAM细胞中PPRV-N基因的表达鉴定 | 第42-43页 |
4.4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