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Keggin型铁/锰取代杂多酸盐复合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7页
    1.1 杂多酸及其盐类的简介第11-17页
        1.1.1 杂多酸及其盐类的结构第11-13页
        1.1.2 杂多酸及其盐类的性质第13-16页
            1.1.2.1 酸性第13页
            1.1.2.2 热稳定性第13-14页
            1.1.2.3 氧化还原性第14页
            1.1.2.4 假液相行为第14-15页
            1.1.2.5 催化性能第15-16页
        1.1.3 杂多酸及其盐类的应用第16-17页
        1.1.4 杂多酸及其盐类的发展前景第17页
    1.2 Keggin型杂多酸盐及其衍生物第17-20页
        1.2.1 Keggin型过渡金属取代的杂多酸盐第18-19页
        1.2.2 Keggin型过渡金属取代的杂多阴离子光电催化反应第19-20页
    1.3 石墨的简介第20-23页
        1.3.1 石墨的分布第21页
        1.3.2 石墨的分类第21-22页
        1.3.3 石墨的性质第22页
        1.3.4 石墨的应用第22-23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及意义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27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7-33页
    2.1 实验试剂第27页
    2.2 实验仪器第27-28页
    2.3 药品的合成第28-30页
        2.3.1 Keggin型Na_4PW_(11)O_(39)的合成第28-29页
        2.3.2 Keggin型Na_4PW_(11)O_(39)Fe(III)(H_2O)和Na_5PW_(11)O_(39)Mn(II)(H_2O)的合成第29-30页
    2.4 实验表征方法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第三章 Cs_4PW_(11)O_(39)Fe(III)(H_2O)/C复合电极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3.2.1 Cs_4PW_(11)O_(39)Fe(III)(H_2O)的合成第33-34页
        3.2.2 Cs_4PW_(11)O_(39)Fe(III)(H_2O)/C复合电极的制备第34-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0页
        3.3.1 Cs_4PW_(11)O_(39)Fe(III)(H_2O)/C复合电极的表征第35-37页
        3.3.2 Cs_4PW_(11)O_(39)Fe(III)(H_2O)/C复合电极对H_2O_2的电催化作用第37-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第四章 (NBu_4)_4PW_(11)O_(39)Fe(III)(H_2O)/C复合电极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5-55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7页
        4.2.1 (NBu_4)_4PW_(11)O_(39)Fe(III)(H_2O)的合成第45-46页
        4.2.2 (NBu_4)_4PW_(11)O_(39)Fe(III)(H_2O)/C复合电极的制备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4.3.1 (NBu_4)_4PW_(11)O_(39)Fe(III)(H_2O)/C复合电极的表征第47-49页
        4.3.2 (NBu_4)_4PW_(11)O_(39)Fe(III)(H_2O)/C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第49-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五章 Cs_5PW_(11)O_(39)Mn(II)(H_2O)/C纳晶复合电极的水热制备与表征第55-69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5.2.1 Cs_5PW_(11)O_(39)Mn(II)(H_2O)的合成第55-56页
        5.2.2 Cs_5PW_(11)O_(39)Mn(II)(H_2O)/C复合电极的制备第56-5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5.3.1 Cs_5PW_(11)O_(39)Mn(II)(H_2O)/C复合电极的制备影响因素第57-60页
        5.3.2 Cs_5PW_(11)O_(39)Mn(II)(H_2O)/C复合电极的表征第60-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第六章 Cs_5PW_(11)O_(39)Mn(II)(H_2O)/FTO纳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69-81页
    6.1 引言第69页
    6.2 实验部分第69-70页
        6.2.1 Cs_5PW_(11)O_(39)Mn(II)(H_2O)/FTO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9-7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70-78页
        6.3.1 Cs_5PW_(11)O_(39)Mn(II)(H_2O)/FTO复合材料的制备影响因素第70-74页
        6.3.2 Cs_5PW_(11)O_(39)Mn(II)(H_2O)/FTO复合材料的表征第74-78页
    6.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七章 结论第81-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件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r、Mo、W掺杂TiO2/ZnTiO3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乙烯基双膦酸四乙酯(VBP)的1,3-偶极环加成区域选择性地合成缀合双膦酸酯基团的吡咯里嗪和螺吲哚酮-吡咯里嗪类化合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