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5-27页
    一、研究缘起第15-17页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7-24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4-27页
第一章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之基本问题第27-68页
    第一节 金融服务者的界定第27-43页
        一、背景:金融商品概念的提出第27-30页
        二、界定:金融服务者的涵义第30-38页
        三、延伸:金融消费者的划定第38-43页
    第二节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的界定第43-54页
        一、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的概念第43-50页
        二、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的辨析第50-54页
    第三节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的必要性基础第54-66页
        一、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的法理依据第54-61页
        二、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的经济学分析第61-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二章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之立法考察及启示第68-107页
    第一节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的立法考察第68-100页
        一、英国法上的说明义务第68-74页
        二、美国法上的说明义务第74-79页
        三、欧盟法上的说明义务第79-88页
        四、日本法上的说明义务第88-94页
        五、韩国法上的说明义务第94-97页
        六、我国台湾地区“法”上的说明义务第97-100页
    第二节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的立法启示第100-106页
        一、说明义务之统合立法:金融服务法的兴起第100-102页
        二、说明义务之监管模式:功能性监管的确立第102-104页
        三、说明义务之规则构建: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第104-105页
        四、说明义务之责任归属:民事责任的强化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三章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之基本范畴第107-146页
    第一节 适合性原则——说明义务履行的准入点第107-112页
        一、适合性原则之内涵第107-109页
        二、适合性原则与说明义务之关系第109-112页
    第二节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的积极义务第112-135页
        一、说明义务的范围——重要事项第112-127页
        二、说明义务的履行要求第127-134页
        三、说明义务的例外第134-135页
    第三节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的消极义务第135-145页
        一、缔约说明之禁止第135-139页
        二、保底条款之禁止第139-145页
    本章小结第145-146页
第四章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违反之法律责任第146-175页
    第一节 违反说明义务的类型第146-150页
        一、未为说明第146-148页
        二、不实说明第148-150页
    第二节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违反的私法责任第150-168页
        一、请求权基础之分析第151-156页
        二、域外最新立法之参考第156-158页
        三、特殊侵权责任之确立第158-165页
        四、惩罚性损害赔偿之思考第165-168页
    第三节 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违反的公法责任第168-174页
        一、行政责任第168-170页
        二、刑事责任第170-174页
    本章小结第174-175页
第五章 我国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制度之引入第175-200页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金融业经营模式与监管体制第175-178页
        一、我国现行的金融业经营模式第175-177页
        二、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第177-178页
    第二节 我国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相关立法评析第178-186页
        一、现行立法第178-183页
        二、立法缺陷第183-186页
    第三节 我国金融服务者缔约说明义务制度的路径选择第186-199页
        一、说明义务统合立法之必要性第186-187页
        二、说明义务统合立法之模式选择第187-192页
        三、说明义务统合立法之功能监管第192-194页
        四、说明义务统合立法之制度构想第194-199页
    本章小结第199-200页
结论第200-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3页
致谢第213-2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214-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理论研究
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