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基础理论论文

日本医家大塚敬节仲景学术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2-18页
    一. 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产生第12页
    二. 古方派的特点与贡献第12-14页
    三. 古方派对我国的影响第14-15页
    四. 古方派医家大塚敬节研究现状第15-18页
前言第18-19页
第一章. 日本古方派代表人物简述第19-26页
    一. 古方派先驱名古屋玄医第19-20页
    二. 古方派奠基人吉益东洞第20-21页
    三. 汉医复兴第一人和田启十郎第21-22页
    四. 汉方巨擘汤本求真第22-23页
    五. 汉方集大成大塚敬节第23-26页
第二章. 大塚敬节学术特点探析第26-30页
    一. 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第26页
    二. 方无古今,要期乎治第26-27页
    三. 术而非学第27页
    四. 理想主义情怀与落到实处的学问第27-28页
    五. 诚恳真实,善于反思第28-30页
第三章. 大塚敬节对仲景学术思想的认识与创见第30-62页
    一. 对于腹诊的认识第30-40页
        1. 腹诊法第31页
        2. 腹证及其临床意义第31页
        3. 腹壁的厚薄第31-32页
        4. 胸胁苦满第32-33页
        5. 心下痞硬第33页
        6. 心下痞坚第33-34页
        7. 心下痞第34页
        8. 心下满·心下痞满第34页
        9. 心下悸·脐下悸第34-35页
        10. 心下部位的振水音第35页
        11. 腹满第35页
        12. 小腹拘急·小腹弦急第35-36页
        13. 腹皮拘急第36-37页
        14. 小腹不仁第37页
        15. 小腹急结第37-38页
        16. 小腹满·小腹鞭满第38页
        17. 蠕动不安第38页
        18. 正中芯第38-39页
        19. 脐痛第39-40页
    二. 对口燥,口渴的认识第40-44页
        1. “口渴”、“口燥”相关论述第40页
        2. “口渴”、“口燥”辨析第40-42页
        3. 学术价值第42-43页
        4. 总结第43-44页
    三. 对于瞑眩的认识第44-46页
    四. 对仲景常用方剂的认识第46-54页
        1. 吴茱萸汤第47-48页
        2. 小建中汤第48-49页
        3. 大柴胡汤第49-50页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第50-51页
        5. 小柴胡汤第51页
        6. 柴胡桂枝干姜汤第51-52页
        7.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第52-53页
        8. 真武汤第53-54页
    五. 对《康平本伤寒论》的发掘第54-62页
        1. 大塚敬节与《康平本伤寒论》的渊源第54-55页
        2. 大塚敬节对《康平本伤寒论》的研究第55-56页
        3. 大塚敬节对于伤寒论原文的研究第56-59页
        4. 《康平本伤寒论》的价值第59-62页
第四章. 大塚敬节辨证诊疗思维探析第62-77页
    一. 诊断与治疗密不可分第62-64页
        1. 诊断与治疗和近代医学的不同第62-63页
        2. 汉方医学的诊断是治疗法的诊断第63页
        3. 随证治疗与病名治疗第63-64页
    二. 局部的病也因为全身不协调而起第64-66页
    三. 万病从腹论治第66-68页
    四. 临床当以实际为准第68-77页
        1. 对求真的理想主义情怀第68-70页
        2. 勇于质疑第70-71页
        3. 真实客观第71-73页
        4. 活用时方第73-77页
第五章. 大塚敬节学术思想与中国医家对比研究第77-91页
    一. 与同时代中国经方家对比第77-80页
        1. 学术渊源第77页
        2. 学术特点第77-79页
        3. 伤寒体系学术思想第79-80页
    二. 腹诊学术思想探讨第80-83页
    三. 大塚敬节用方特点讨论第83-86页
    四. 对中医内科的补充第86-91页
        1. 治疗思路上的补充第86-88页
        2. 治疗方剂上的经验第88-89页
        3. 非常见疾病与专科疾病的指导第89-91页
结语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致谢第95-96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医远程脉诊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巢式病例对照的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数据挖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