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4.1 国内外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4.2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集团转型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第2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内报业集团转型分析 | 第19-32页 |
2.1 报业集团化发展历程回顾 | 第19-20页 |
2.2 国内报业集团的转型背景 | 第20-24页 |
2.2.1 传媒行业竞争态势加剧 | 第21-22页 |
2.2.2 全媒体技术的强劲冲击 | 第22-23页 |
2.2.3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 第23-24页 |
2.2.4 受众信息消费习惯的转变 | 第24页 |
2.3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内报业集团转型要素分析 | 第24-27页 |
2.3.1 新闻生产模式的转型 | 第25页 |
2.3.2 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型 | 第25-26页 |
2.3.3 信息传播媒体平台的转变 | 第26-27页 |
2.3.4 受众分化背景下信息内容的转变 | 第27页 |
2.4 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内报业集团转型的范例 | 第27-32页 |
2.4.1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整体改革,多元布局 | 第28-29页 |
2.4.2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 | 第29-30页 |
2.4.3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打造全媒体集群 | 第30-32页 |
第3章 重报集团转型战略环境分析 | 第32-40页 |
3.1 集团自身优势分析 | 第32-34页 |
3.1.1 领导层面媒介融合意识较强 | 第32-33页 |
3.1.2 积极探索可行的转型路径 | 第33-34页 |
3.1.3 集团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 | 第34页 |
3.2 集团内部劣势分析 | 第34-36页 |
3.2.1 地域限制集团发展 | 第34页 |
3.2.2 资金和技术的需求较高 | 第34-35页 |
3.2.3 全媒体人才储备有待提升 | 第35-36页 |
3.3 外部机会分析 | 第36-38页 |
3.3.1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 | 第36页 |
3.3.2 传媒行业媒介融合的大势所趋 | 第36-37页 |
3.3.3 国家层面的政策加持 | 第37-38页 |
3.4 外部威胁分析 | 第38-40页 |
3.4.1 传媒业的“双重属性”平衡问题 | 第38-39页 |
3.4.2 外部商业网站的冲击 | 第39-40页 |
第4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重报集团转型探索 | 第40-47页 |
4.1 重报集团媒介融合发展策略 | 第40-42页 |
4.1.1 完善传播渠道及终端,构建全媒体平台 | 第40-41页 |
4.1.2 提升多媒介技术整合能力 | 第41-42页 |
4.1.3 改良集团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 第42页 |
4.2 媒介融合背景下重报集团转型中的新品牌 | 第42-45页 |
4.2.1 “上游新闻”:打造融合发展新平台 | 第42-43页 |
4.2.2 “中央厨房”:再造新闻产品生产传播新模式 | 第43-44页 |
4.2.3 通过重点打造“华龙网”形成传媒产业集群 | 第44-45页 |
4.3 探索多元产业及全媒体人才运营模式 | 第45-47页 |
4.3.1 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 | 第45-46页 |
4.3.2 建立全媒体人才引进及培训机制 | 第46-47页 |
第5章 重报集团媒介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5.1 牢固树立媒介融合转型理念,关注行业最新动向 | 第47页 |
5.2 突破体制障碍,探索新型传媒集团经营管理模式 | 第47-48页 |
5.3 持续发挥传统媒体优势,多措并举推进融合发展 | 第48页 |
5.4 专注生产优质内容,增强与新媒体平台读者互动 | 第48-49页 |
5.5 加深政企合作,促进全媒体营销升级 | 第49-50页 |
5.6 打造新媒体用户平台,提供精准服务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