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泥石流拦砂坝后回淤坡度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泥石流拦砂坝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泥石流拦砂坝后回淤坡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5 预期成果及创新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试验设计 | 第19-35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19页 |
2.2 试验设备 | 第19-21页 |
2.3 试验土样 | 第21-22页 |
2.4 试验步骤 | 第22-25页 |
2.4.1 试验条件 | 第22-23页 |
2.4.2 试验流程 | 第23-25页 |
2.5 测量项目及方法 | 第25-26页 |
2.6 试验结果 | 第26-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正交试验回淤坡度影响因素研究 | 第35-45页 |
3.1 正交试验的原理及特点 | 第35-36页 |
3.2 正交试验的构造方法 | 第36-37页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3.3.1 极差分析 | 第40-41页 |
3.3.2 方差分析 | 第41-43页 |
3.3.3 贡献率 | 第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拦砂坝后回淤坡度的影响因素 | 第45-52页 |
4.1 回淤坡度与沟床坡度的关系 | 第45-47页 |
4.2 回淤坡度与拦砂坝坝高的关系 | 第47-49页 |
4.3 回淤坡度与泥石流冲出量的关系 | 第49-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泥石流拦砂坝后回淤坡度数值模拟研究 | 第52-67页 |
5.1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52-55页 |
5.2 Fluent软件简介 | 第55-58页 |
5.2.1 Fluent基本控制方程 | 第55-56页 |
5.2.2 Fluent中的多相流模型 | 第56页 |
5.2.3 Fluent在泥石流研究中的应用 | 第56-58页 |
5.3 泥石流拦砂坝回淤坡度数值模拟 | 第58-62页 |
5.3.1 网格划分方法 | 第58-59页 |
5.3.2 VOF模型 | 第59-61页 |
5.3.3 湍流模型 | 第61页 |
5.3.4 边界条件 | 第61-62页 |
5.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5.4.1 试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 | 第62-63页 |
5.4.2 容重与回淤坡度的关系 | 第63-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