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全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11页 |
1.1.2 森林公园游憩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3 游憩机会谱的应用诉求 | 第12页 |
1.1.4 旅游景区发展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森林公园 | 第16-17页 |
2.1.2 游憩机会谱 | 第17页 |
2.1.3 旅游体验 | 第17-18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2.2.1 森林公园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2.2 游憩机会谱理论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2.2.3 旅游体验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3 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 | 第23-2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3.1 研究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8-29页 |
3.1.1 研究理论模型 | 第28-29页 |
3.1.2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3.2 问卷设计 | 第29-30页 |
3.2.1 问卷内容 | 第29-30页 |
3.2.2 问卷评价 | 第30页 |
3.3 数据采集 | 第30-32页 |
3.3.1 研究地概况 | 第30-31页 |
3.3.2 研究地数据采集 | 第31-32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2-69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5页 |
4.1.1 游客背景的分析 | 第32-33页 |
4.1.2 游客体验的整体满意度分析 | 第33-35页 |
4.2 环境因子分析 | 第35-49页 |
4.2.1 环境因素体系的构建 | 第36页 |
4.2.2 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描述性分析 | 第36-39页 |
4.2.3 环境因子的确定 | 第39-45页 |
4.2.4 环境因子的理想程度分析 | 第45-47页 |
4.2.5 环境因子的实际表现分析 | 第47-49页 |
4.3 环境因子与游客体验环境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4.4 游憩活动的分析 | 第50-54页 |
4.4.1 不同游憩活动的类型分析 | 第50-52页 |
4.4.2 不同环境类型的游憩活动分析 | 第52-54页 |
4.5 游客体验偏好的分析 | 第54-56页 |
4.6 游客个体差异对游客体验环境因子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56-64页 |
4.6.1 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56-59页 |
4.6.2 年龄/职业/教育背景/月收入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59-61页 |
4.6.3 本次旅游目的/同游人数/第几次来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61-64页 |
4.7 ROS技术在南郊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 第64-69页 |
4.7.1 南郊公园游憩环境类型分区 | 第64-65页 |
4.7.2 南郊公园游憩项目开发 | 第65-67页 |
4.7.3 南郊公园功能分区建设 | 第67-69页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9-7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5.2 建议 | 第70-73页 |
5.3 研究创新 | 第73-74页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A 南郊公园游客体验影响的调查 | 第81-85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