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视野下的古代大同城市风景营造经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4.1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2 城市风景规划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4.3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研究 | 第16-17页 |
1.4.4 针对大同市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4.5 关键词“风景”的辨析释义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1 走访调研 | 第19页 |
1.5.2 文献研习 | 第19-20页 |
1.5.3 分析研究 | 第20页 |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0-22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2.古代大同城市概述 | 第22-38页 |
2.1 区位特征及其历史地理要素 | 第22-29页 |
2.1.1 区位特征 | 第22-23页 |
2.1.2 自然山水环境 | 第23-25页 |
2.1.3 政治历史沿革 | 第25-28页 |
2.1.4 社会经济 | 第28-29页 |
2.2 古代大同城市建设发展史概要 | 第29-34页 |
2.2.1 秦汉古邑—平城 | 第30-31页 |
2.2.2 北魏都城—平城 | 第31-33页 |
2.2.3 辽金陪都—西京 | 第33页 |
2.2.4 明清九边重镇—大同府 | 第33-34页 |
2.3 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第34-36页 |
2.3.1 平城文化 | 第34-35页 |
2.3.2 边塞文化 | 第35-36页 |
2.3.3 佛教文化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古代大同城市风景营造研究 | 第38-66页 |
3.1 古代大同城市风景营造研究内容 | 第38页 |
3.2 古代大同风景营造分析 | 第38-57页 |
3.2.1 城市的选址 | 第38-41页 |
3.2.2 城市轴线的建立 | 第41-42页 |
3.2.3 城市格局 | 第42-47页 |
3.2.4 城市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风景体系 | 第47-52页 |
3.2.5 城市的重要建筑及节点设计 | 第52-56页 |
3.2.6 城市文化环境的塑造 | 第56-57页 |
3.3 城市风景营造思想的分析 | 第57-60页 |
3.3.1 城市风景营造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58-59页 |
3.3.2 城市风景营造的基本理念 | 第59-60页 |
3.3.3 城市风景经营者及其素养 | 第60页 |
3.4 古代大同城市风景营造经验总结 | 第60-64页 |
3.4.1 以山水环境形成区域圈层 | 第62-63页 |
3.4.2 以城市空间格局形成城市圈层 | 第63-64页 |
3.4.3 以重要建筑节点形成片区圈层 | 第64页 |
3.4.4 本节小结 | 第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现代大同城市风景营造概述 | 第66-80页 |
4.1 背景概述 | 第66-68页 |
4.1.1 城市建设发展历程概要 | 第66-67页 |
4.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67-68页 |
4.2 现代大同市城市风景营造现状 | 第68-76页 |
4.2.1 现代大同的城市轴线及景观轴线 | 第68-71页 |
4.2.2 现代大同城市风景格局构成 | 第71-72页 |
4.2.3 城中的传统街区及重要空间节点 | 第72-76页 |
4.3 当前大同城市风景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6-78页 |
4.3.1 建设性的破坏 | 第76-77页 |
4.3.2 城市景观规划考虑的不足 | 第77页 |
4.3.3 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 第77-78页 |
4.3.4 建筑景观节点之间联系薄弱 | 第78页 |
4.3.5 历史经验的缺失 | 第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重塑现代大同城市风景的思考及建议 | 第80-90页 |
5.1 历史借鉴 | 第80-85页 |
5.1.1 塑景——构建城市风景体系 | 第80-83页 |
5.1.2 宜人——建立适宜的居住环境 | 第83页 |
5.1.3 怡情——构筑城市精神文化空间 | 第83-85页 |
5.2 当代思考 | 第85-86页 |
5.2.1 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相结合 | 第85页 |
5.2.2 利用传统园林绿化改善环境 | 第85-86页 |
5.2.3 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及传统街区 | 第86页 |
5.3 重塑现代大同城市风景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86-88页 |
5.3.1 城市转型的必然趋势 | 第86页 |
5.3.2 传承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 | 第86-87页 |
5.3.3 呈现城市特色的必要方式 | 第87-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6.结语与后续研究 | 第90-92页 |
6.1 结语 | 第90-91页 |
6.2 后续研究方向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图表索引 | 第96-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0-102页 |
附录 | 第102-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