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石涛“一画”论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9-14页
    第一节 “一画”论的相关概念第9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9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步骤第11-12页
        一、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研究步骤第12页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第12-14页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二、拟解决的问题第13-14页
第一章 “一画”论美学思想的渊源第14-25页
    第一节 时代背景第14-18页
        一、社会背景第14-15页
        二、绘画艺术背景第15-18页
            (一) 正统画派对石涛“一画”论美学思想的催生第15-17页
            (二) 扬州社会环境与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关系第17-18页
    第二节 “一画”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第18-25页
        一、“一画”论美学思想的美学价值第18页
        二、石涛“一画”论对儒家文化的传承第18-20页
            (一)“一画”与《易经》第19页
            (二) 石涛对《易经》辩证思想的继承第19-20页
        三、禅宗美学价值与石涛“一画”思想第20-22页
            (一) 禅宗美学价值第20-21页
            (二)“空无”与“一画”第21页
            (三) 禅宗的“我”与石涛“我”第21-22页
        四、石涛对道家美学价值的研究第22-25页
            (一) 石涛对道家自然观的追求第22-23页
            (二)“道”对“一画”的奠基第23-25页
第二章 “一画”是《苦瓜和尚语录》的核心第25-37页
    第一节 探索“一画”的方式第25-30页
        一、探索“一画”的途径——“我”第25-27页
            (一)“我”的来源第25-26页
            (二)“我”是探索“一画”的重要途径第26-27页
        二、探索“一画”的精神——“士人精神”第27-30页
            (一)“士人精神”第28-29页
            (二)“士人精神”是探索“一画”的精神保障第29-30页
    第二节 “一画”与石涛美学思想的辩证关系第30-34页
        一、“一画”与“法”的辩证关系第30-32页
            (一)“法”的来源第30-31页
            (二)“一画”与“法”的辩证关系第31-32页
        二、“一画”与“兼字”的辩证关系第32-34页
            (一)“一画”是“书”与“画”的根本第32-33页
            (二)“书”与“画”是具体表现形式第33-34页
    第三节 “尊受”的终极目标——“一画”第34-37页
        一、“尊”、“受”、“识”第34-35页
        二、“一画”是“尊受”的终极目标第35-37页
第三章 “一画”是石涛绘画作品的精髓第37-63页
    第一节 “一画”是绘画艺术的核心精神第37-50页
        一、师法自然的“一画”第37-41页
            (一) 师造化第37-40页
            (二) 搜尽奇峰打草稿第40-41页
        二、绘画独创性第41-46页
            (一) 独特的“点”第41-44页
            (二) 多变的“圆”第44-46页
        三、多样绘画面貌中的“一画”第46-50页
            (一) 细笔勾勒第46-48页
                1、山水画第47页
                2、花鸟画第47-48页
            (二) 粗笔狂放第48-50页
                1、山水画第48-49页
                2、花鸟画第49-50页
    第二节 书法中彰显“一画”精神第50-58页
        一、取法百家第50-53页
            (一) 上取魏晋第50-51页
            (二) 近取宋元第51-53页
        二、蕴含“一画”的“古意”第53-54页
            (一) 强调“古意”第53-54页
            (二) 重视“古拙”第54页
        三、“一画”与“万画”第54-58页
            (一) 墨色变化自然第55-56页
            (二) 结体多样第56-58页
    第三节 绘画与书法统一于“一画”第58-63页
        一、以书入画第59-60页
            (一) 以书入画第59页
            (二) 书法在作品中的意义第59-60页
        二、二者互为“一画”第60-63页
            (一) 笔墨统一于“一画”第60-61页
            (二) 互生意境于“一画”第61-63页
第四章 “一画”论美学思想的影响第63-74页
    第一节 “一画”论美学思想对当时画坛的影响第63-66页
        一、梅清对石涛“一画”论的汲取第63-64页
        二、八大山人与石涛相互渗透的美学思想第64-66页
    第二节 近代绘画与“一画”的一脉相承第66-69页
        一、齐白石艺术对石涛“一画”论的继承第66-67页
        二、“一画”论对张大千绘画的启发第67-69页
    第三节 “一画”论对现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第69-74页
        一、“笔墨当随当代”——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69-71页
            (一) 继承传统优秀艺术第69-70页
            (二) 创新艺术新局面第70-71页
        二、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统一第71-74页
            (一) 研究以创作实践为基础的艺术理论第71-72页
            (二) 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统一第72-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十世纪《申报》广告美术字与再设计研究
下一篇:俞致贞工笔花鸟画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