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连续损伤疲劳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4页 |
| 1.2.1 粘弹性理论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1.2.2 连续损伤疲劳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1.2.3 粘弹性连续损伤模型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及损伤理论 | 第15-26页 |
| 2.1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本构方程 | 第15-20页 |
| 2.1.1 松弛型本构方程 | 第16-18页 |
| 2.1.2 蠕变型本构方程 | 第18-20页 |
| 2.2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本构模型理论 | 第20-22页 |
| 2.2.1 Burgers模型 | 第20-21页 |
| 2.2.2 修正Burgers模型 | 第21-22页 |
| 2.3 弹性-粘弹性对等原理 | 第22-23页 |
| 2.4 连续损伤疲劳模型理论 | 第23-25页 |
| 2.4.1 Miner线性疲劳损伤模型 | 第23-24页 |
| 2.4.2 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 | 第24-2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动态响应研究 | 第26-55页 |
| 3.1 动态模量基本概念 | 第27-29页 |
| 3.2 时间-温度等效原理 | 第29-32页 |
| 3.3 动态模量试验过程 | 第32-36页 |
| 3.3.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32-33页 |
| 3.3.2 试件制备 | 第33-34页 |
| 3.3.3 SPT试验 | 第34-36页 |
| 3.4 动态模量和相位角 | 第36-45页 |
| 3.4.1 动态模量试验数据 | 第36-39页 |
| 3.4.2 动态模量影响分析 | 第39-45页 |
| 3.5 动态模量主曲线的确定 | 第45-54页 |
| 3.5.1 主曲线概念 | 第45-46页 |
| 3.5.2 主曲线确定方法 | 第46-47页 |
| 3.5.3 动态模量主曲线的拟合 | 第47-5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动态模量对比试验研究 | 第55-76页 |
| 4.1 混合料配合比方案 | 第55页 |
| 4.2 试验结果分析及拟合 | 第55-74页 |
| 4.2.1 动态模量试验数据 | 第55-60页 |
| 4.2.2 动态模量影响分析 | 第60-68页 |
| 4.2.3 动态模量主曲线的确定 | 第68-73页 |
| 4.2.4 混合料主曲线对比分析 | 第73-7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线粘弹性连续损伤疲劳预测模型 | 第76-82页 |
| 5.1 沥青混合料线粘弹性本构方程 | 第76-77页 |
| 5.2 线粘弹性连续损伤理论研究 | 第77-79页 |
| 5.3 线粘弹性连续损伤疲劳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79-81页 |
| 5.3.1 模型损伤变量的确定 | 第79-80页 |
| 5.3.2 疲劳寿命方程 | 第80-8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2页 |
| 进一步展望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