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论毕飞宇乡村小说的“疼痛”书写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2页
    1. 作家简况与研究现状第8-9页
    2. 研究角度与意义第9-12页
第1章 毕飞宇乡村小说“疼痛”的形成根源第12-22页
    1.1 毕飞宇眼中的“疼痛”第12-14页
    1.2 毕飞宇独特的乡村认知第14-15页
    1.3 乡村小说“疼痛”的根源探析第15-22页
        1.3.1 生疼的记忆与体验第15-18页
        1.3.2 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第18-19页
        1.3.3 时代原因第19-22页
第2章 毕飞宇乡村小说“疼痛”书写的内涵第22-46页
    2.1 欲望——世俗人生的困境之痛第22-32页
        2.1.1 权欲异化之痛第22-27页
        2.1.2 物欲挤压之痛第27-29页
        2.1.3 性欲扭曲之痛第29-32页
    2.2 伤害——弱者承受的生命之痛第32-38页
        2.2.1 对女人的伤害第33-35页
        2.2.2 对孩子和智障者的伤害第35-38页
    2.3 突围——逃离乡村困境的挣扎之痛第38-42页
        2.3.1 陈腐愚昧的乡村对生命的主宰与戕害第38-40页
        2.3.2 突围者挣扎的“疼痛”第40-42页
    2.4 迷失——异乡人的精神撕裂之痛第42-46页
        2.4.1 城乡文化的冲突对立第42-43页
        2.4.2 对城市的绝望和乡村的想象第43-46页
第3章 毕飞宇乡村小说“疼痛”的叙事策略第46-62页
    3.1 现实主义对日常生活进行书写第46-49页
        3.1.1 淡化“文革”以凸显日常化的权力第46-48页
        3.1.2 细致描摹乡村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第48-49页
    3.2 多元的叙事视角第49-55页
        3.2.1 灵活转换的人称视角第50-51页
        3.2.2 具有创伤记忆的儿童视角第51-53页
        3.2.3 城乡互望的视角第53-55页
    3.3 轻盈而凝重的语言风格第55-62页
        3.3.1 笑中含泪的反讽第55-58页
        3.3.2 灵动自如的修辞第58-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地文学接受视界中两次“张爱玲热”现象的研究
下一篇:《柳宗元集》墓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