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6-20页 |
文献回顾 | 第20-34页 |
1 载体菌选择 | 第21-23页 |
2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 | 第23-24页 |
3 肠道黏膜免疫应答过程 | 第24-25页 |
4 肠道黏膜系统免疫应答特点 | 第25-26页 |
5 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的关系 | 第26-27页 |
6 肠道黏膜屏障强度自动控制假说 | 第27页 |
7 载体菌的改造技术 | 第27-30页 |
8 破吞噬体分子的选择 | 第30-31页 |
9 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31-34页 |
第一部分E.coli DH10B改造 | 第34-46页 |
引言 | 第34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4-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9-46页 |
第二部分 真核表达质粒pDV_nirb_hly_cmv_(epo/egfp)构建 | 第46-66页 |
引言 | 第46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6-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5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4-66页 |
第三部分 基因治疗.服递送载体系统 | 第66-118页 |
引言 | 第66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66-6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7-8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0-118页 |
讨论 | 第118-126页 |
小结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4页 |
综述 | 第134-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8页 |
附录 | 第148-176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176-180页 |
致谢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