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36页 |
1.1 基因治疗现状与困境 | 第13-15页 |
1.2 非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 第15-20页 |
1.2.1 脂质体 | 第16页 |
1.2.2 阳离子多聚物 | 第16-19页 |
1.2.3 无机纳米材料 | 第19-20页 |
1.3 纳米颗粒结合基因与细胞跨膜转运的作用机理 | 第20-28页 |
1.3.1 纳米颗粒与DNA的结合 | 第20页 |
1.3.2 纳米颗粒/DNA复合物的细胞跨膜转运 | 第20-28页 |
1.4 无机纳米羟基磷灰石载体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 第28-34页 |
1.4.1 HAP纳米颗粒的生物特性 | 第28-32页 |
1.4.2 HAP纳米颗粒的安全性 | 第32-34页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2 研究过程及性能测试 | 第36-49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36-42页 |
2.1.1 HAP纳米粉末的制备及其精氨酸修饰 | 第36-37页 |
2.1.2 稀土掺杂HAP/Arg纳米粉末的制备 | 第37-38页 |
2.1.3 质粒DNA的准备及其与HAP/Arg纳米颗粒的结合 | 第38-40页 |
2.1.4 HAP/Arg纳米颗粒样品的制备工艺考察 | 第40页 |
2.1.5 HAP/Arg纳米颗粒对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 第40页 |
2.1.6 HAP/Arg纳米颗粒对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的研究 | 第40-41页 |
2.1.7 HAP/Arg纳米颗粒的体内毒性研究 | 第41-42页 |
2.1.8 靶细胞的选取及其HAP/Arg纳米颗粒的内吞入胞机制研究 | 第42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42-49页 |
2.2.1 X-射线衍射仪分析 | 第42-43页 |
2.2.2 激光粒度分析仪及zeta电位分析 | 第43-44页 |
2.2.3 红外吸收光谱 | 第44页 |
2.2.4 电感耦合原子发射光谱 | 第44-45页 |
2.2.5 荧光光谱 | 第45页 |
2.2.6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45页 |
2.2.7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 第45-47页 |
2.2.8 凝胶阻滞电泳实验 | 第47页 |
2.2.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47-48页 |
2.2.10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第48-49页 |
3 HAP纳米粉末的制备及其精氨酸修饰 | 第49-65页 |
3.1 HAP纳米粉末的制备 | 第49-50页 |
3.1.1 HAP纳米粉末制备过程及现象 | 第49页 |
3.1.2 精氨酸修饰HAP纳米粉末制备过程及现象 | 第49-50页 |
3.1.3 HAP/Arg纳米粉末的稀土掺杂 | 第50页 |
3.1.4 HAP纳米粉末混悬液的制备 | 第50页 |
3.2 水热法合成HAP纳米粉末的表征 | 第50-53页 |
3.2.1 纯HAP纳米粉末的形貌 | 第50-51页 |
3.2.2 纯HAP纳米粉末Zeta电位与pH值的关系 | 第51-52页 |
3.2.3 纯HAP纳米粉末的粒度与pH值的关系 | 第52-53页 |
3.3 水热法合成HAP/Arg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53-58页 |
3.3.1 HAP/Arg颗粒的TEM观察 | 第53-55页 |
3.3.2 HAP/Arg粉末的Zeta电位 | 第55-56页 |
3.3.3 HAP/Arg粉末物相组成 | 第56-57页 |
3.3.4 HAP/Arg粉末红外光谱特征 | 第57-58页 |
3.4 稀土掺杂HAP/Arg粉末的表征 | 第58-64页 |
3.4.1 稀土掺杂HAP/Arg粉末样品的物相 | 第58-60页 |
3.4.2 稀土掺杂HAP/Arg粉末样品红外光谱特征 | 第60-61页 |
3.4.3 稀土掺杂HAP/Arg粉末的TEM观察 | 第61-62页 |
3.4.4 稀土掺杂HAP/Arg纳米粉末的荧光特性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4 HAP/Arg纳米颗粒的基因结合与释放、稳定性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第65-77页 |
4.1 试样制备与实验过程 | 第65-68页 |
4.1.1 质粒DNA的准备 | 第65-66页 |
4.1.2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 第66页 |
4.1.3 不同浓度下HAP/Arg纳米颗粒与质粒DNA的结合实验 | 第66页 |
4.1.4 不同pH值HAP/Arg纳米颗粒与质粒DNA的结合实验 | 第66页 |
4.1.5 HAP/Arg纳米颗粒与质粒DNA的结合率测定 | 第66-67页 |
4.1.6 HAP/Arg-DNA复合物抗核酸酶能力 | 第67页 |
4.1.7 HAP/Arg-DNA复合物在血浆中的稳定性 | 第67页 |
4.1.8 HAP/Arg-DNA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 第67页 |
4.1.9 HAP/Arg-DNA复合物的体外转染活性 | 第67-6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6页 |
4.2.1 质粒DNA的准备与测定 | 第68-69页 |
4.2.2 浓度对HAP/Arg纳米颗粒与质粒DNA结合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3 pH值对HAP/Arg纳米颗粒与质粒DNA结合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4 HAP/Arg-DNA复合物的抗核酸酶能力 | 第71-72页 |
4.2.5 HAP/Arg-DNA复合物的血浆稳定性考察 | 第72-73页 |
4.2.6 质粒DNA及其HAP/Arg-DNA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 第73-75页 |
4.2.7 HAP/Arg-DNA复合物的体外转染活性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HAP/Arg纳米颗粒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 第77-91页 |
5.1 试样制备与实验过程 | 第77-82页 |
5.1.1 批量制备的纳米颗粒悬浊液内毒素检测 | 第77-78页 |
5.1.2 MTT显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 第78-79页 |
5.1.3 LDH法检测细胞膜的结构完整性 | 第79-80页 |
5.1.4 HAP/Arg纳米颗粒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80-81页 |
5.1.5 HAP/Arg纳米颗粒的动物生殖毒性 | 第81-82页 |
5.1.6 统计学分析 | 第8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82-90页 |
5.2.1 HAP/Arg纳米颗粒的内毒素检测 | 第82-83页 |
5.2.2 HAP/Arg纳米颗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83-84页 |
5.2.3 HAP/Arg纳米颗粒对细胞膜的结构完整性影响 | 第84-85页 |
5.2.4 HAP/Arg纳米颗粒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85-88页 |
5.2.5 HAP/Arg纳米颗粒的动物生殖毒性研究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6 HAP/Arg纳米颗粒与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细胞动力学 | 第91-105页 |
6.1 实验准备与实验过程 | 第92-96页 |
6.1.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准备 | 第92-93页 |
6.1.2 试剂配制 | 第93-94页 |
6.1.3 HAP/Arg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实验 | 第94页 |
6.1.4 HAP/Arg纳米颗粒的细胞内分布实验 | 第94-95页 |
6.1.5 HAP/Arg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动力学 | 第95页 |
6.1.6 HAP/Arg纳米颗粒浓度对细胞摄取的影响 | 第95页 |
6.1.7 温度对HAP/Arg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影响 | 第95页 |
6.1.8 HAP纳米颗粒的入胞竞争实验 | 第95页 |
6.1.9 HAP/Arg纳米颗粒的跨膜转运机制 | 第95-96页 |
6.1.10 统计学分析 | 第96页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6-104页 |
6.2.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获取与鉴定 | 第96-97页 |
6.2.2 HAP/Arg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及其分布 | 第97-98页 |
6.2.3 HAP/Arg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动力学 | 第98-99页 |
6.2.4 HAP/Arg纳米颗粒浓度对细胞摄取的影响 | 第99-100页 |
6.2.5 温度对HAP/Arg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影响 | 第100-101页 |
6.2.6 HAP纳米颗粒的入胞竞争实验 | 第101-102页 |
6.2.7 HAP/Arg纳米颗粒的跨膜转运机制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7 结论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