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形态学论文--细胞内膜系统论文

飞秒激光调控线粒体动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线粒体与线粒体动态第9-22页
    1.1 线粒体功能与形态学变化第9-12页
        1.1.1 线粒体结构第10-11页
        1.1.2 线粒体呼吸链与能量物质合成第11-12页
    1.2 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及超氧炫第12-17页
        1.2.1 活性氧簇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第13页
        1.2.2 超氧阴离子的产生第13-15页
        1.2.3 线粒体超氧炫第15-16页
        1.2.4 线粒体活性氧簇与衰老第16-17页
    1.3 线粒体形态变化及转运第17-21页
        1.3.1 线粒体形态变化第17-19页
        1.3.2 线粒体转运第19-20页
        1.3.3 线粒体超氧炫与线粒体形变第20-21页
    1.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线粒体动态研究手段第22-30页
    2.1 线粒体动态分子生物学标记与观测手段第22-27页
        2.1.1 绿色荧光蛋白第22-24页
        2.1.2 小分子荧光生物探针与免疫荧光技术第24页
        2.1.3 共聚焦、双光子及超分辨显微成像术第24-27页
    2.2 线粒体动态的调控手段第27-29页
        2.2.1 蛋白及小分子生化试剂第27-28页
        2.2.2 超快激光调控手段第28-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飞秒激光特性及其与生物系统作用原理第30-40页
    3.1 掺钛蓝宝石飞秒激光的产生及其特性第31-35页
        3.1.1 科尔透镜效应第32-34页
        3.1.2 飞秒激光光束特性第34-35页
    3.2 飞秒激光物质作用原理第35-39页
        3.2.1 多光子吸收效应第36-37页
        3.2.2 短波光对生物系统作用第37-38页
        3.2.3 长波光与细胞系统的作用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实验过程及结果讨论第40-59页
    4.1 研究切入点及实验设计思路第40-41页
    4.2 实验装置第41-43页
    4.3 生物样品处理第43-45页
    4.4 实验过程第45-57页
        4.4.1 飞秒光引起线粒体膜电势去极化第46-48页
        4.4.2 飞秒光引起线粒体ROS产生第48-49页
        4.4.3 飞秒光引起的线粒体形变及恢复第49-52页
        4.4.4 飞秒光引起的线粒体mPTP变化第52-53页
        4.4.5 飞秒光引起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与BAX蛋白分布变化第53-55页
        4.4.6 飞秒激光调控线粒体动态的物理过程第55-57页
    4.5 实验结果分析总结第57-5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星河湿地氨氧化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发音运动分析与合成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