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物质空间环境共生性研究--以洛川蹩鼓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4.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第20页
    1.6 研究创新点第20-22页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地域民间文化相关概念第22-38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第22-24页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第22页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第22-23页
        2.1.3 文化空间第23页
        2.1.4 物质空间第23-24页
    2.2 地域民间文化相关概念界定第24-26页
        2.2.1 地域文化——陕北文化第24-25页
        2.2.2 非物质文化的原生性第25-26页
    2.3 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6-35页
        2.3.1 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第26-28页
        2.3.2 陕北地区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及分类第28-32页
        2.3.3 洛川县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及分类第32-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8页
3 以洛川蹩鼓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第38-62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38-42页
        3.1.1 自然环境第38-39页
        3.1.2 历史沿革第39页
        3.1.3 民俗文化第39-42页
    3.2 洛川蹩鼓的起源和历史演变第42-43页
        3.2.1 洛川蹩鼓的起源第42页
        3.2.2 洛川蹩鼓的历史演变第42-43页
    3.3 洛川蹩鼓的表演形式第43-50页
        3.3.1 洛川蹩鼓的行为方式第43-49页
        3.3.2 洛川蹩鼓的表演队列及场图结构第49-50页
    3.4 洛川蹩鼓的空间活动第50-52页
        3.4.1 洛川蹩鼓在村落中的游演第50-51页
        3.4.2 洛川蹩鼓在市县中的表演第51-52页
    3.5 洛川蹩鼓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第52-53页
        3.5.1 洛川蹩鼓的历史价值第52页
        3.5.2 洛川蹩鼓的精神与社会价值第52-53页
        3.5.3 洛川蹩鼓的文化艺术价值第53页
    3.6 洛川蹩鼓的社会文化形态第53-58页
        3.6.1 洛川蹩鼓的文化形态特征第53-56页
        3.6.2 洛川蹩鼓的社会文化职能第56-58页
    3.7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存第58-59页
    3.8 洛川蹩鼓的生存现状分析第59-61页
    3.9 本章小结第61-62页
4 以洛川蹩鼓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环境研究第62-84页
    4.1 洛川蹩鼓物质空间环境的影响要素第62-66页
        4.1.1 文化传承人第62-64页
        4.1.2 文化空间第64-65页
        4.1.3 城市文化环境第65页
        4.1.4 政府政策支持第65-66页
    4.2 洛川蹩鼓的村落地理环境分析第66-68页
        4.2.1 洛川县的村落分布形态第66-67页
        4.2.2 现头村的地理区位分析第67-68页
    4.3 洛川蹩鼓的村落民居空间环境分析第68-77页
        4.3.1 洛川蹩鼓的村落民居空间现状分析第68-76页
        4.3.2 村落民居环境与洛川蹩鼓的关系第76-77页
    4.4 洛川蹩鼓的村落建筑空间环境分析第77-80页
        4.4.1 洛川蹩鼓的村落建筑空间现状分析第77-78页
        4.4.2 村落建筑空间与洛川蹩鼓的关系第78-80页
    4.5 洛川蹩鼓的演绎空间环境第80-82页
        4.5.1 村落中的演绎空间分析第80-81页
        4.5.2 城市中的演绎空间分析第81-82页
        4.5.3 演绎空间与洛川蹩鼓的关系第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4页
5.以洛川蹩鼓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物质空间环境的关系研究第84-90页
    5.1 物质空间环境与非物质文化因素的关系第84-86页
        5.1.1 原生性民俗文化村落与文化的关系第84-85页
        5.1.2 原生性民俗文化村落与人空间行为活动的关系第85-86页
    5.2 原生性民俗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互作用第86-88页
        5.2.1 原生性民俗文化村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长生存的条件第86页
        5.2.2 原生性民俗文化村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第86-88页
    5.3 本章小结第88-90页
6.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物质空间环境的共生性保护研究第90-106页
    6.1 洛川蹩鼓及其物质空间环境保护的原则及目标第90-92页
        6.1.1 洛川蹩鼓及其物质空间环境保护的原则第90-91页
        6.1.2 洛川蹩鼓及其物质空间环境的保护目标第91-92页
    6.2 洛川蹩鼓的传习场所保护措施第92-93页
    6.3 洛川蹩鼓的村落空间保护措施第93-97页
        6.3.1 洛川蹩鼓表演空间保护措施第93-95页
        6.3.2 洛川蹩鼓的游演路线保护第95-97页
    6.4 洛川蹩鼓的村落居民生活空间的改善措施第97-99页
    6.5 洛川蹩鼓的村落整体性保护措施第99-104页
        6.5.1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及原则第99-100页
        6.5.2 洛川蹩鼓生态性民间文化体验园的建设措施第100-104页
    6.6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7.结论第106-108页
    7.1 研究总结第106-107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图录与表录第112-116页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洛市镇安县回族文化变迁研究
下一篇:现代化进程中陕西关中药王山庙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