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1.2.1 安全证明 | 第18-19页 |
1.2.2 密钥托管问题 | 第19-20页 |
1.2.3 属性撤销 | 第20-22页 |
1.2.4 密钥责任性或可追踪性 | 第22-23页 |
1.2.5 大集合 | 第23-24页 |
1.2.6 访问策略隐藏 | 第24-2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 | 第25-26页 |
1.3.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6-2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第28-34页 |
2.1 CP-ABE的基本算法 | 第28页 |
2.2 CP-ABE的基本安全模型 | 第28-29页 |
2.3 内积谓词加密 | 第29页 |
2.4 访问树 | 第29-30页 |
2.5 线性秘密共享机制 | 第30-31页 |
2.6 双线性映射 | 第31页 |
2.7 复合双线性映射 | 第31页 |
2.8 困难问题假设 | 第31-33页 |
2.8.1 假设1 | 第31-32页 |
2.8.2 假设2 | 第32页 |
2.8.3 假设3 | 第32页 |
2.8.4 假设4 | 第32-33页 |
2.8.5 假设5 | 第33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支持任意访问结构的免密钥托管CP-ABE机制 | 第34-48页 |
3.1 密钥托管问题的根源 | 第34-35页 |
3.2 相关工作 | 第35-36页 |
3.3 系统和安全模型 | 第36-37页 |
3.3.1 系统模型 | 第36页 |
3.3.2 安全模型 | 第36-37页 |
3.4 我们的方案 | 第37-40页 |
3.4.1 系统初始化 | 第37-38页 |
3.4.2 密钥生成 | 第38-39页 |
3.4.3 数据加密 | 第39页 |
3.4.4 解密 | 第39-40页 |
3.4.5 正确性 | 第40页 |
3.5 安全和性能分析 | 第40-46页 |
3.5.1 安全分析 | 第40-44页 |
3.5.2 性能分析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支持黑盒子和公开追踪性的多授权CP-ABE方案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50页 |
4.2 相关工作 | 第50-51页 |
4.2.1 密钥追踪方案 | 第50-51页 |
4.2.2 多授权密钥追踪方案 | 第51页 |
4.3 我们的贡献及工作安排 | 第51页 |
4.4 系统模型与安全模型 | 第51-53页 |
4.4.1 系统模型 | 第51-52页 |
4.4.2 安全模型 | 第52-53页 |
4.5 方案 | 第53-58页 |
4.5.1 概述 | 第53页 |
4.5.2 系统初始化 | 第53-55页 |
4.5.3 属性密钥生成 | 第55页 |
4.5.4 数据加密 | 第55页 |
4.5.5 数据解密 | 第55-56页 |
4.5.6 正确性 | 第56-57页 |
4.5.7 追踪性 | 第57-58页 |
4.6 安全与性能分析 | 第58-63页 |
4.6.1 安全分析 | 第58-61页 |
4.6.2 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隐藏任意访问策略的全安全CP-ABE方案 | 第64-76页 |
5.1 隐藏策略的根源 | 第64页 |
5.2 相关工作 | 第64-65页 |
5.3 我们的贡献及工作安排 | 第65-66页 |
5.4 方案构造 | 第66-71页 |
5.4.1 PH-CP-ABE的构造 | 第66-68页 |
5.4.2 FH-CP-ABE的构造 | 第68-71页 |
5.5 安全分析 | 第71-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6-78页 |
6.1 取得的成果 | 第76-77页 |
6.2 未来工作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