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2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 国际背景 | 第11页 |
2. 国内背景 | 第11-12页 |
3.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9页 |
1. 家政工人政策参与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2.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3. 社会资本理论与家政工人政策参与研究的适切性 | 第18-19页 |
(三) 研究路径 | 第19-21页 |
1.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2. 研究过程 | 第20-2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四) 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二、家政工人政策参与缺位的现实困境分析 | 第22-35页 |
(一) 基本数据分析 | 第22-28页 |
1. 不同工种家政工人政策参与度不同 | 第22-23页 |
2. 家政工人文化价值观定位各异 | 第23-24页 |
3. 培育家政工人社会资本的时间不足 | 第24-26页 |
4. 家政工人社会对话力量薄弱 | 第26-28页 |
(二) 家政工人政策参与缺位的社会资本存量不足 | 第28-35页 |
1. 家政工人社会资本存量不够 | 第28-30页 |
2. 制度未能有效供给家政工人社会资本存量 | 第30-32页 |
3. 参与网络缺失弱化家政工人社会资本存量 | 第32-35页 |
三、家政工人政策参与缺位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 | 第35-40页 |
(一) 信任:家政工人群体组织、政府关系特征 | 第35-36页 |
1. 家政工人群体组织与政府的互不信任 | 第35-36页 |
2. 普遍信任缺失加剧家政工人群体行动困境 | 第36页 |
(二) 规范:法律与制度的不健全 | 第36-38页 |
1. 缺乏维护家政工人群体权利的法制保障 | 第36-37页 |
2. 政策参与环节不到位 | 第37-38页 |
3. 缺乏充分可靠的信息资源 | 第38页 |
(三) 网络:家政工人群体社会组织薄弱 | 第38-40页 |
1. 权利行政导致家政工人主体意识淡薄 | 第38-39页 |
2. 家政工人组织发展滞后导致其参与组织化程度低 | 第39-40页 |
四、健立和完善家政工人政策参与的路径 | 第40-46页 |
(一) 增加信任资本存量:为家政工人政策参与提供基本支撑 | 第40-42页 |
1. 构建公民社会 | 第40-41页 |
2. 营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 第41页 |
3. 提升个人能力素养 | 第41-42页 |
(二) 健全规范:优化家政工人政策参与渠道 | 第42-44页 |
1. 建立多元参与的决策机制 | 第42页 |
2. 健全家政工人参与制度和程序保障 | 第42-43页 |
3. 协商民主对话制度作为一种程序运行 | 第43-44页 |
(三) 拓展网络:为家政工人政策参与提供组织载体 | 第44-46页 |
1. 以社区为平台,家政工人纳入社区组织中 | 第44-45页 |
2. 创新家政工人组织的管理体制 | 第45-46页 |
五、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7页 |
附录1:家政工人生存与发展境况调查问卷 | 第49-56页 |
附录2: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