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组(总论)论文

数字式自并励励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第8页
    1.2 励磁系统的设计特点第8-10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2页
    1.4 微机式自并励励磁系统对比传统励磁方式具有的优点第12-14页
        1.4.1 励磁系统可靠性增强结构简化第12页
        1.4.2 电力系统的静态稳态、暂态稳定性提高第12-14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二章 自并励励磁系统的软硬件介绍第16-29页
    2.1 UNIROL5000 励磁调节器的配置方案第16-19页
    2.2 励磁调节软件功能的实现第19-28页
        2.2.1 励磁系统整体传递函数第19-20页
        2.2.2 丰富的软件调节功能第20-25页
        2.2.3 标准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设置第25-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数字化方法的工程运用第29-36页
    3.1 串联 PID 控制算法的实现第29-31页
    3.2 交流采样技术的运用第31-35页
        3.2.1 交流采样技术第31页
        3.2.2 交流采样算法第31-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陈塘热电第36-56页
    4.1 励磁变压器第36-39页
        4.1.1 励磁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第36-37页
        4.1.2 励磁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线电流第37-38页
        4.1.3 励磁变压器高压抽头第38-39页
    4.2 晶闸管整流装置第39-40页
        4.2.1 计算前提第39页
        4.2.2 整流元件参数第39-40页
    4.3 快速熔断器第40-41页
        4.3.1 快速熔断器的额定电流 IR(有效值)第40-41页
        4.3.2 额定电压 Ue第41页
    4.4 励磁系统的损耗第41-43页
        4.4.1 励磁变压器的损耗第41页
        4.4.2 功率桥的损耗计算第41-42页
        4.4.3 晶闸管阻容保护的损耗第42页
        4.4.4 风机损耗第42页
        4.4.5 快速熔断器损耗第42页
        4.4.6 其他电气部件损耗第42页
        4.4.7 晶闸管交流侧 RC 保护电路损耗第42页
        4.4.8 调节器损耗第42-43页
    4.5 灭磁装置与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第43-46页
        4.5.1 灭磁及过电压保护方案线路第43页
        4.5.2 机组最大灭磁能量计算第43-46页
    4.6 灭磁装置与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第46-47页
        4.6.1 额定电压 U_N第46页
        4.6.2 额定电流 I_N第46页
        4.6.3 最大分断电流 I_M第46页
        4.6.4 额定最大遮断电压(断流弧压)U_int第46-47页
    4.7 非线性电阻装置第47-48页
        4.7.1 灭磁残压(即灭磁时转子绕组上灭磁反压)选择第47页
        4.7.2 非线性电阻装置标称电压 U_10mA第47页
        4.7.3 高能 ZnO 非线性电阻片参数第47-48页
        4.7.4 非线性电阻片串联数 m第48页
        4.7.5 非线性电阻片并联组数 n第48页
    4.8 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第48-49页
        4.8.1 过电压保护动作值 U_X第48-49页
        4.8.2 整流元件第49页
    4.9 晶闸管元件的阻容保护参数的选择第49-51页
        4.9.1 参数计算公式第49-51页
        4.9.2 晶闸管元件交流侧阻容保护选择第51页
    4.10 起励与电制动器件参数的选择第51-55页
        4.10.1 起励器件参数选择第51-53页
        4.10.2 电制动器件参数的选择第53-55页
    4.11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陈塘热电第56-75页
    5.1 发变组短路试验第56-58页
    5.2 发变组空载试验第58-59页
    5.3 励磁系统手动方式下的试验第59-62页
    5.4 励磁调节器自动方式下试验第62-64页
    5.5 检查励磁调节器的 EGC 方式第64页
    5.6 通道切换及自动---手动切换试验第64-66页
    5.7 PT 断线后通道切换试验第66-67页
    5.8 励磁系统并网后的试验第67-74页
    5.9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设计与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75-78页
    6.1 通讯功能的扩展第75页
    6.2 轴电压的防护第75页
    6.3 发电机起励问题第75-76页
    6.4 可控硅整流装置冷却问题第76页
    6.5 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的整定配合第76页
    6.6 自并励励磁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的负面影响第76-78页
第七章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10千伏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与消防控制系统整合方案研究
下一篇:智能型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