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区域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河流经济带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黄河经济带空间格局研究 | 第19-20页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20-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2-24页 |
2 研究区及研究方法 | 第24-34页 |
2.1 研究区确定及研究区概况 | 第24-28页 |
2.1.1 研究区域确定 | 第24-26页 |
2.1.2 研究区概况 | 第26-2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2.2.1 地理集中度 | 第28-29页 |
2.2.2 GIS—ESDA | 第29-30页 |
2.2.3 区域重心 | 第30-31页 |
2.3 数据来源 | 第31-34页 |
3 黄河经济带经济与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 第34-48页 |
3.1 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变化概况 | 第34-35页 |
3.2 经济空间分布变化 | 第35-41页 |
3.2.1 人均 GDP 变迁 | 第35-37页 |
3.2.2 经济集中指数变迁 | 第37-38页 |
3.2.3 LISA 分布 | 第38-41页 |
3.3 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 第41-46页 |
3.3.1 人口密度 | 第41-43页 |
3.3.2 人口集中指数 | 第43-44页 |
3.3.3 LISA 分布 | 第44-46页 |
3.4 经济空间和人口空间对比变化 | 第46-48页 |
3.4.1 人口密度和人均 GDP | 第46页 |
3.4.2 人口、经济地理集中指数 | 第46页 |
3.4.3 LISA 分布 | 第46-48页 |
4 黄河经济带人口与经济空间关联动态变化 | 第48-56页 |
4.1 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动态变化 | 第48-51页 |
4.1.1 黄河经济带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基本特点 | 第48-49页 |
4.1.2 黄河经济带人口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基本特点 | 第49-50页 |
4.1.3 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演变关联 | 第50-51页 |
4.2 经济与人口耦合类型动态变化 | 第51-56页 |
4.2.1 黄河经济带经济人口耦合指数划分 | 第51-52页 |
4.2.2 黄河经济带经济人口耦合指数空间自相关 | 第52-56页 |
5 结论 | 第56-62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56-58页 |
5.1.1 黄河经济带经济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 | 第56-57页 |
5.1.2 黄河经济带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化 | 第57-58页 |
5.1.3 黄河经济带经济人口耦合特征 | 第5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5.2.1 增加人口流动,促进经济-人口协调发展 | 第58-59页 |
5.2.2 增加相互协作,促进黄河经济带和谐发展 | 第59页 |
5.2.3 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 第59-60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