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研究概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16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城市公交财政补贴及乘客满意度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30页 |
2.1 城市公交及其财政补贴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21页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2 城市公共交通特性分析 | 第18-19页 |
2.1.3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必要性分析 | 第19-21页 |
2.2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研究 | 第21-25页 |
2.2.1 服务的概念与特性 | 第21-22页 |
2.2.2 服务质量的含义与特性 | 第22-23页 |
2.2.3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 第23-25页 |
2.3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理论研究 | 第25-30页 |
2.3.1 顾客满意度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3.2 顾客满意度特性 | 第26页 |
2.3.3 顾客满意度的形成机制 | 第26-27页 |
2.3.4 乘客满意度概念模型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及其财政补贴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3.1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31页 |
3.2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政策及其现状 | 第31-34页 |
3.2.1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政策 | 第31-33页 |
3.2.2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政策现状及其分析 | 第33-34页 |
3.3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现状 | 第34-39页 |
3.3.1 城市公共交通资产投入现状分析 | 第34-35页 |
3.3.2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3.3.3 部分城市公交财政补贴机制 | 第37-39页 |
3.4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问题分析 | 第39-42页 |
3.4.1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缺乏法律保障 | 第39页 |
3.4.2 财政补贴资金难以满足公交发展 | 第39-40页 |
3.4.3 缺乏规范的财政补贴测算方法 | 第40页 |
3.4.4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模式分析 | 第42-49页 |
4.1 现有城市公交财政补贴模式优缺点分析 | 第42-47页 |
4.1.1 统包补贴 | 第42-43页 |
4.1.2 包干补贴 | 第43-44页 |
4.1.3 基于客运周转量补贴 | 第44页 |
4.1.4 服务及成本规制下补贴 | 第44-45页 |
4.1.5 基于票价补贴 | 第45-46页 |
4.1.6 分类补贴 | 第46-47页 |
4.2 对现有公交补贴方法进行完善的必要性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基于乘客满意度的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测算方法 | 第49-59页 |
5.1 理论框架 | 第49-51页 |
5.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49-50页 |
5.1.2 城市公共交通补贴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50-51页 |
5.2 传统城市公交财政补贴测算模型 | 第51-55页 |
5.2.1 模型建立 | 第51-53页 |
5.2.2 模型求解 | 第53-54页 |
5.2.3 模型分析 | 第54-55页 |
5.3 基于乘客满意度的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测算模型 | 第55-59页 |
5.3.1 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5.3.2 模型求解 | 第56-57页 |
5.3.3 模型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模型应用及相关变量数据获取的相关建议 | 第59-64页 |
6.1 乘客满意度变量获取方法 | 第59-62页 |
6.1.1 乘客满意度指标体系 | 第59-60页 |
6.1.2 乘客满意度变量的度量方法 | 第60-62页 |
6.2 保障测算方法可操作的几点建议 | 第62-64页 |
6.2.1 建立补贴测算工作小组 | 第62页 |
6.2.2 制定规范化测算流程 | 第62-63页 |
6.2.3 确定对乘客满意度评价周期 | 第63页 |
6.2.4 通过宣传调动乘客参与调查的积极性 | 第63-64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