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

优良双歧杆菌的筛选及其生理功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11-19页
    1.1 双歧杆菌生物学特性第11-12页
        1.1.1 形态特征第11页
        1.1.2 代谢途径第11页
        1.1.3 生物学分类及存在第11-12页
    1.2 双歧杆菌生理作用第12-16页
        1.2.1 营养作用第12页
        1.2.2 抑菌性能第12-14页
        1.2.3 通便功能第14-15页
        1.2.4 抗衰老功能第15页
        1.2.5 防止心血管疾病第15-16页
        1.2.6 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第16页
    1.3 双歧杆菌分离筛选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1 胃肠道耐受性良好的菌株筛选第16页
        1.3.2 耐氧能力良好的菌株筛选第16-17页
        1.3.3 高黏附能力的菌株筛选第17页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3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第2章 双歧杆菌筛选分离及鉴定第19-26页
    2.1 试验材料第19-20页
        2.1.1 供分离样品第19页
        2.1.2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19页
        2.1.3 药品与试剂第19-20页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1页
        2.2.1 初筛第20页
        2.2.2 耐酸、耐胆盐复筛第20-21页
        2.2.3 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第21页
        2.2.4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1页
    2.3 结果分析第21-25页
        2.3.1 双歧杆菌初筛第21-22页
        2.3.2 耐酸耐胆盐复筛第22页
        2.3.3 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第22-24页
        2.3.4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生长曲线的绘制第26-31页
    3.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3.1.1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26页
        3.1.2 药品与试剂第26页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6-27页
    3.2 试验方法第27-28页
        3.2.1 吸光度的测定第27页
        3.2.2 酸度的测定第27-28页
        3.2.3 葡萄糖和有机酸的测定第28页
    3.3 结果分析第28-30页
        3.3.1 活菌数及吸光度值的变化第28-29页
        3.3.2 酸度及 pH 值的变化第29页
        3.3.3 葡萄糖及有机酸的变化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胃肠道耐受性研究第31-35页
    4.1 实验材料第31-32页
        4.1.1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31页
        4.1.2 药品与试剂第31页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1-32页
    4.2 试验方法第32页
        4.2.1 人工胃液耐受性试验第32页
        4.2.2 人工肠液耐受性试验第32页
        4.2.3 耐胆盐试验第32页
    4.3 结果分析第32-34页
        4.3.1 人工胃液耐受性第32-33页
        4.3.2 人工肠液耐受性第33-34页
        4.3.3 耐胆盐实验第34页
    4.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5章 黏附性能研究第35-41页
    5.1 实验材料第35-36页
        5.1.1 细胞来源第35页
        5.1.2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35页
        5.1.3 药品与试剂第35-36页
        5.1.4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6页
    5.2 试验方法第36-37页
        5.2.1 黏附实验第36页
        5.2.2 生长阶段对黏附作用的影响第36-37页
        5.2.3 菌体浓度对黏附作用的影响第37页
        5.2.4 作用时间对黏附作用的影响第37页
        5.2.5 环境 pH 值对黏附作用的影响第37页
    5.3 结果分析第37-40页
        5.3.1 生长阶段对黏附作用的影响第37-38页
        5.3.2 菌体浓度对黏附作用的影响第38页
        5.3.3 共培养时间对黏附作用的影响第38-39页
        5.3.4 环境 pH 值对黏附作用的影响第39-40页
    5.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6章 抗氧化性能研究第41-48页
    6.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6.1.1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41页
        6.1.2 药品与试剂第41-42页
        6.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2页
    6.2 试验方法第42-44页
        6.2.1 样品处理第42页
        6.2.2 DPPH 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42页
        6.2.3 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42-43页
        6.2.4 总还原力的测定第43页
        6.2.5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测定第43-44页
    6.3 结果分析第44-47页
        6.3.1 DPPH 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44-45页
        6.3.2 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第45页
        6.3.3 总还原力的测定第45-46页
        6.3.4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测定第46-47页
    6.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7章 抑菌性能研究第48-54页
    7.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7.1.1 菌体来源第48页
        7.1.2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48页
        7.1.3 药品与试剂第48页
        7.1.4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8-49页
    7.2 试验方法第49-50页
        7.2.1 发酵液及上清液的抑菌性第49页
        7.2.2 不同生长阶段的发酵液及上清液的抑菌性第49页
        7.2.3 NCU712 对沙门氏菌生长的影响第49-50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7.3.1 发酵液及上清液的抑菌性第50-51页
        7.3.2 不同生长阶段的抑菌性第51-52页
        7.3.3 NCU712 对沙门氏菌生长的影响第52-53页
    7.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8.1 结论第54-55页
    8.2 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CE-MRI对正常卵巢及囊实性卵巢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一篇:化学表观遗传修饰法研究海葵来源月状旋孢腔菌代谢产物多样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