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抑制淀粉分支酶表达引起水稻胚乳异形淀粉形成的酶学基础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符号说明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1 淀粉概述第9-12页
        1.1 淀粉组成和结构第9-10页
        1.2 淀粉合成第10-12页
            1.2.1 淀粉合成关键酶第10-11页
            1.2.2 淀粉合成相关的多酶复合体第11-12页
    2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研究进展第12-16页
        2.1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培育的意义第12页
        2.2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的创建第12-14页
            2.2.1 过表达GBSSⅠ获得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第12-13页
            2.2.2 突变淀粉合成酶SSSⅡa获得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第13页
            2.2.3 抑制淀粉分支酶表达获得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第13-14页
        2.3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胚乳淀粉的分子结构第14-15页
        2.4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胚乳淀粉的理化性质第15页
        2.5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胚乳异质淀粉粒研究第15-16页
            2.5.1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胚乳中不同染色的淀粉粒第15页
            2.5.2 高直链淀粉禾谷类作物胚乳中不同形态的淀粉粒(异形淀粉粒)第15-16页
    3 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抑制淀粉分支酶表达引起水稻胚乳异形淀粉形成的酶学基础第17-47页
    1 引言第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6页
        2.1 试验材料第17-18页
        2.2 完整颖果树脂切片及其染色和观察第18页
        2.3 胚乳淀粉和异形淀粉粒的分离第18-19页
        2.4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测定第19-20页
        2.5 胚乳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20页
        2.6 淀粉分子量分布和支链淀粉链长分布测定第20-21页
        2.7 胚乳RNA的提取和反转录第21页
        2.8 胚乳蛋白质的提取第21-22页
        2.9 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免疫印迹第22页
        2.10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活性染色第22-23页
        2.11 GBSSⅠ酶活性测定第23-24页
        2.12 籽粒石蜡包埋和切片第24-25页
        2.13 免疫荧光分析第25页
        2.14 统计分析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42页
        3.1 四种异形淀粉粒在TRS发育胚乳中的动态积累第26-27页
        3.2 发育籽粒中的可溶性糖、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变化第27-29页
        3.3 TRS胚乳中四种异形淀粉粒的分离纯化第29-30页
        3.4 TRS胚乳四种异形淀粉粒的分子结构第30-33页
        3.5 SBEⅠ和SBEⅡb表达降低对其他淀粉合成相关酶的影响第33-35页
        3.6 TRS中支链淀粉合成关键酶在淀粉粒中的积累动态第35-37页
        3.7 淀粉粒绑定酶蛋白在TRS四种异形淀粉粒中的分布情况第37-39页
        3.8 SBE在TRS发育胚乳中的区域性分布第39-40页
        3.9 淀粉分子组成和SBE蛋白剂量的相关性第40页
        3.10 中花11 ae突变体成熟胚乳异形淀粉的区域性分布第40-42页
    4 讨论第42-45页
        4.1 支链淀粉合成减少引起淀粉粒内部空间扩大是直链淀粉大量积累的关键因素第42-43页
        4.2 TRS胚乳中SBE逐渐减少导致淀粉粒形态发生改变第43-44页
        4.3 TRS籽粒中SBE区域性分布的原因第44页
        4.4 淀粉粒结合支链淀粉合成关键酶是支链淀粉分子结构的重要指标第44-45页
    5 小结第45-47页
结论与创新点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附录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栽培措施对水稻产置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下一篇:春季低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施氮的防御补救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