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泾水上游的周文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泾水上游地区的自然地理与历史 | 第9-11页 |
二、研究对象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泾水上游地区周文化遗存的发掘及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第二章 泾水上游地区出土器物类型学分析 | 第17-35页 |
第一节 泾水上游地区出土陶器类型学分析 | 第17-23页 |
一、鬲 | 第17-21页 |
二、罐 | 第21-22页 |
三、尊 | 第22页 |
四、壶 | 第22页 |
五、纺轮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泾水上游地区周文化青铜器类型学分析 | 第23-32页 |
一、青铜容器 | 第23-27页 |
二、青铜兵器 | 第27-29页 |
三、车马器 | 第29-30页 |
四、工具及其它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泾水上游地区出土玉器类型学分析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泾水上游地区周墓的分期与年代推断 | 第35-49页 |
第一节 随葬陶器周墓的分期与年代推断 | 第35-40页 |
一、随葬陶器墓葬分期 | 第35-36页 |
二、随葬陶器墓葬年代推断 | 第36-40页 |
第二节 随葬青铜器周墓的分期与年代推断 | 第40-44页 |
一、随葬青铜器墓葬分期 | 第40-41页 |
二、随葬青铜器墓葬年代推断 | 第41-44页 |
第三节 同时随葬陶器与青铜器周墓的分期与年代推断 | 第44-45页 |
一、随葬陶、铜器周墓分期 | 第44页 |
二、随葬陶、铜器年代推断 | 第44-45页 |
第四节 泾水上游地区周墓的分期、年代与特征 | 第45-49页 |
一、周墓分期 | 第45-46页 |
二、各期墓葬特征 | 第46-48页 |
三、泾水上游地区周文化的特点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泾水上游地区周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 第49-73页 |
第一节 泾水上游周文化与碾子坡文化的关系 | 第49-56页 |
一、碾子坡文化概况 | 第50-55页 |
二、泾水上游地区周文化与碾子坡文化的关系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泾水上游地区周文化与寺洼文化的关系 | 第56-61页 |
一、泾水上游地区寺洼文化概况 | 第56-61页 |
二、泾水上游周文化与寺洼文化的关系 | 第61页 |
第三节 泾水上游地区周文化与殷遗民文化的关系 | 第61-67页 |
一、泾水上游殷遗民文化概况 | 第62-65页 |
二、泾水上游周文化与殷遗民文化的关系 | 第65-67页 |
第四节 泾水上游各阶段周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 第67-73页 |
一、先周晚期 | 第67-68页 |
二、西周早期 | 第68-69页 |
三、西周中期 | 第69-70页 |
四、西周晚期 | 第70-73页 |
第五章 相关问题探讨 | 第73-81页 |
第一节 周人在泾水上游地区的发展 | 第73-77页 |
一、先周时期 | 第73页 |
二、西周早期 | 第73-74页 |
三、西周中期 | 第74-75页 |
四、西周晚期 | 第75-77页 |
第二节 泾水上游地区在商周时期的地位及影响 | 第77-81页 |
一、周人选择泾水上游地区的原因 | 第77-78页 |
二、泾水上游地区的地位和对周人的影响 | 第78-81页 |
结语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 | 第8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