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7页 |
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 | 第13-22页 |
2.1 乳腺癌常见的分子分型及预后 | 第14页 |
2.2 乳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 | 第14-15页 |
2.3 Her-2阳性乳腺癌的检测及治疗 | 第15-17页 |
2.4 Her-2阳性乳腺癌个体化医学进展 | 第17-22页 |
3 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 第22-25页 |
3.1 乳腺癌病名的历史沿革 | 第22页 |
3.2 乳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22-23页 |
3.3 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第23-25页 |
4 乳腺癌中医辨证与预后因子相关性的研究概况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7-3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7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7页 |
2.1 乳腺癌诊断标准 | 第27页 |
2.2 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 第27页 |
3 病例筛选 | 第27-28页 |
3.1 纳入标准 | 第27-28页 |
3.2 排除标准 | 第28页 |
4 检测指标 | 第28页 |
5 具体操作步骤 | 第28-31页 |
5.1 材料 | 第28页 |
5.2 试剂及用品 | 第28页 |
5.3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5.4 检测前准备 | 第29页 |
5.5 检测方法 | 第29-31页 |
6 结果判断及其标准 | 第31-33页 |
6.1 Her-2评判标准 | 第31-32页 |
6.2 ER、PR评判标准 | 第32页 |
6.3 Ki-67评判标准 | 第32页 |
6.4 年龄和TNM临床分期评判标准 | 第32页 |
6.5 导管内癌、小叶内瘤变、淋巴管血管侵犯、微钙化灶、病理组织学分级评判标准 | 第32-33页 |
6.6 淋巴结转移评判标准 | 第33页 |
7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8 结果 | 第34-39页 |
8.1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 | 第34页 |
8.2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第34页 |
8.3 Her-2阳性乳腺癌TNM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8.4 Her2阳性乳腺癌的ER表达与中医证型与之间的关系 | 第35页 |
8.5 Her-2阳性乳腺癌的PR表达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8.6 Her-2阳性乳腺癌的Ki-67表达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第36页 |
8.7 Her-2阳性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第36页 |
8.8 Her-2阳性乳腺癌导管内癌与中医证型与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8.9 Her-2阳性乳腺癌小叶内瘤变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第37页 |
8.10 Her-2阳性乳腺癌淋巴管血管侵犯情况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第37页 |
8.11 Her-2阳性乳腺癌微钙化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第37-38页 |
8.12 Her-2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分析和讨论 | 第39-46页 |
1.1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39-40页 |
1.2 Her-2阳性乳腺癌TNM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40-41页 |
1.3 Her-2阳性乳腺癌ER、PR的表达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41-42页 |
1.4 Her-2阳性乳腺癌Ki-67的表达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42页 |
1.5 Her-2阳性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42-43页 |
1.6 Her-2阳性乳腺癌导管内癌的有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43页 |
1.7 Her-2阳性乳腺癌小叶内瘤变的有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43页 |
1.8 Her-2阳性乳腺癌的淋巴管血管侵犯情况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43-44页 |
1.9 Her-2阳性乳腺癌微钙化灶的有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44页 |
1.10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