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气生根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及其遗传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1 玉米倒伏的概念及类型第13页
    1.2 玉米倒伏的危害第13-14页
        1.2.1 倒伏对产量的影响第13-14页
        1.2.2 倒伏破坏玉米的生理活动第14页
        1.2.3 倒伏造成玉米病虫害频发第14页
        1.2.4 倒伏降低玉米生产效率第14页
    1.3 倒伏的成因第14-16页
        1.3.1 恶劣的气候条件第14-15页
        1.3.2 种植密度过大第15页
        1.3.3 水肥调控不当第15-16页
        1.3.4 病虫的危害第16页
        1.3.5 其他导致倒伏的因素第16页
    1.4 玉米植株特性与抗倒性的关系第16-20页
        1.4.1 植株的形态与抗倒性的关系第16-17页
        1.4.2 茎秆特性与抗倒性的关系第17-18页
        1.4.3 根系特征与抗倒性的关系第18-20页
    1.5 作物抗倒伏性研究方法第20-22页
        1.5.1 作物抗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和评价方法第20-21页
        1.5.2 作物抗倒性评价指标及其测定方法第21-22页
    1.6 抗倒性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第22-24页
        1.6.1 植株形态性状的遗传研究第22-23页
        1.6.2 茎秆性状的遗传研究第23页
        1.6.3 根系性状的遗传研究第23-24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玉米气生根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研究第25-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2.1.1 材料与设计第25页
        2.1.2 调查项目与方法第25-26页
        2.1.3 统计分析第2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2.2.1 气生根角度与抗倒性的关系第26-28页
        2.2.2 气生根条数与抗倒性的关系第28-30页
        2.2.3 气生根直径与抗倒性的关系第30页
        2.2.4 气生根入土深度与抗倒性的关系第30-31页
    2.3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气生根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第32-43页
    3.1 供试材料第32页
    3.2 试验设计第32页
    3.3 调查项目与方法第32-33页
    3.4 统计与分析第33页
        3.4.1 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第33页
        3.4.2 杂种优势分析第33页
        3.4.3 遗传力的估算第33页
        3.4.4 统计软件第33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33-43页
        3.5.1 气生根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第33-42页
        3.5.2 气生根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第42页
        3.5.3 气生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第四章 气生根性状的遗传模型测验第43-53页
    4.1 供试材料第43页
    4.2 试验设计第43页
    4.3 调查项目与方法第43页
    4.4 统计与分析第43-44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44-53页
        4.5.1 各气生根性状的表型均值与分布第44-46页
        4.5.2 遗传模型的选择第46页
        4.5.3 初选遗传模型的适合性检验第46-51页
        4.5.4 气生根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第51-53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3-57页
    5.1 气生根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第53-54页
        5.1.1 气生根性状对抗倒性有重要影响第53页
        5.1.2 气生根性状对改良玉米抗倒性的应用前景第53-54页
    5.2 气生根性状的杂种优势第54页
    5.3 气生根性状的配合力第54页
        5.3.1 一般配合力第54页
        5.3.2 特殊配合力第54页
    5.4 气生根性状的遗传表现第54-55页
    5.5 气生根性状间的相关性第55页
    5.6 气生根性状的遗传模型测验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旱型玉米苗期根系形态指标的遗传分析
下一篇: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不同虫态间的竞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