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在我国的分布与危害特点 | 第13-14页 |
1.3 两种斑潜蝇的形态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概况 | 第14-18页 |
1.3.1 形态学特征 | 第14-15页 |
1.3.2 两种斑潜蝇的生活史和生物学概况 | 第15-16页 |
1.3.3 两种斑潜蝇对不同寄主的选择和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1.4 国内外两种斑潜蝇种间竞争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1 国外两种斑潜蝇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4.2 国内两种斑潜蝇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昆虫种间竞争取代的研究 | 第19-22页 |
1.5.1 种间竞争取代机制的研究 | 第19-21页 |
1.5.2 影响种间竞争取代的因素 | 第21页 |
1.5.3 竞争取代带来的影响 | 第21-22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资源占有顺序对两种斑潜蝇种群竞争替代的影响 | 第24-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供试虫源 | 第24-25页 |
2.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5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2.1.4 数据分析 | 第25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25-29页 |
2.2.1 不同占有资源顺序下,两种斑潜蝇总生殖力的变化 | 第25-26页 |
2.2.2 不同占有资源顺序对两种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3 资源不同占有顺序对两种斑潜蝇生殖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4 占有资源空间顺序对两种斑潜蝇竞争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 讨论 | 第29-31页 |
第3章 三叶草斑潜蝇幼期密度效应及其与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 | 第31-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3.1.1 供试虫源和寄主植物 | 第31-32页 |
3.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2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1.4 数据分析和方法 | 第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3.2.1 卵的密度效应 | 第33-35页 |
3.2.2 幼虫的密度制约效应 | 第35-36页 |
3.2.3 幼虫密度对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每雌产卵量和性比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4 三叶草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幼虫间取食竞争 | 第37-40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40-42页 |
3.3.1 三叶草斑潜蝇卵密度效应 | 第40-41页 |
3.3.2 三叶草斑潜蝇幼虫密度 | 第41页 |
3.3.3 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种间竞争 | 第41-42页 |
3.4 结论 | 第42-43页 |
第4章 两种斑潜蝇卵和幼虫对食物资源的竞争 | 第43-49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4.1.1 供试虫源和寄主植物 | 第43-44页 |
4.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4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44页 |
4.1.4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4.2.1 产卵密度和产卵顺序对两种斑潜蝇总卵孵化率的影响 | 第45页 |
4.2.2 幼虫密度和幼虫占有资源顺序对两种斑潜蝇生殖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3 幼虫密度和资源占有次序对两种斑潜蝇竞争力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5章 两种斑潜蝇成虫间的生殖干扰研究 | 第49-59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0页 |
5.1.1 供试虫源 | 第49页 |
5.1.2 供试寄主植物 | 第49-50页 |
5.1.3 实验处理 | 第5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5.2.1 美洲斑潜蝇对三叶草斑潜蝇的生殖干扰 | 第50-52页 |
5.2.2 三叶草斑潜蝇对美洲斑潜蝇的生殖干扰 | 第52-55页 |
5.2.3 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干扰能力的比较 | 第55-57页 |
5.3 总结与讨论 | 第57-59页 |
第6章 美洲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和天敌寄生蜂在菜豆上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 | 第59-68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1页 |
6.1.1 实验地点、寄主植物与虫源 | 第59-60页 |
6.1.2 寄主种植和调查方法 | 第60页 |
6.1.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60-61页 |
6.2 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6.2.1 两种斑潜蝇和寄生蜂黄赤蝇茧蜂的种群动态 | 第61-63页 |
6.2.2 两种斑潜蝇和黄赤蝇茧蜂的生态位 | 第63-65页 |
6.2.3 两种斑潜蝇和寄生蜂的种间竞争 | 第65-66页 |
6.3 讨论 | 第66-68页 |
第7章 海南省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的种群跟踪调查 | 第68-78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68-69页 |
7.1.1 调查地点和时间 | 第68-69页 |
7.1.2 调查的寄主植物 | 第69页 |
7.1.3 调查方法和标本采集与鉴定 | 第69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4页 |
7.2.1 海南省美洲斑潜蝇与三叶草斑潜蝇的主要寄主植物及分布 | 第69-71页 |
7.2.2 不同年份海南省各调查地区两种斑潜蝇种群动态 | 第71页 |
7.2.3 2005年至2013年三亚地区三叶草斑潜蝇种群动态 | 第71-72页 |
7.2.4 2012-2013年海南省三亚市两种斑潜蝇的危害情况和种群动态 | 第72-74页 |
7.3 讨论 | 第74-76页 |
7.4 结论 | 第76-78页 |
第8章 总结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