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工业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研究--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6页 |
一、 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6-9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四、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协作性公共管理概述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协作性公共管理的涵义 | 第16-18页 |
一、 “协作性”的涵义 | 第16-17页 |
二、 “协作性公共管理”的涵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协作性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一、 协作结构的转变 | 第18-19页 |
二、 协作关系的建立 | 第19页 |
三、 信息共享与协作化 | 第19-20页 |
四、 联动绩效评估制度 | 第20页 |
第三节 协作性公共管理与政府监管 | 第20-23页 |
一、 整体性有助于政府监管化零为整 | 第21页 |
二、 协作性有助于监管主体建立良好关系 | 第21页 |
三、 回应性有助于提升政府监管能力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工业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的现状、困境及成因 | 第23-39页 |
第一节 我国工业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现状 | 第23-24页 |
一、 政府监管的概念 | 第23页 |
二、 我国工业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的主要手段 | 第23-24页 |
三、 我国工业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的效果 | 第24页 |
第二节 朝阳市工业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现状 | 第24-28页 |
一、 政府监管主体的职能与责任 | 第25-26页 |
二、 政府监管的内容 | 第26-28页 |
三、 朝阳市工业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的效果 | 第28页 |
第三节 朝阳市工业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的困境 | 第28-35页 |
一、 监管主体的困境 | 第29-30页 |
二、 监管客体的困境 | 第30-31页 |
三、 监管执行的困境 | 第31-33页 |
四、 监管协作的困境 | 第33-35页 |
第四节 朝阳市工业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困境的成因 | 第35-39页 |
一、 政府监管缺乏协作性 | 第35-36页 |
二、 政府监管机制失灵 | 第36-37页 |
三、 环境监管意识淡薄,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政府协作性监管构想 | 第39-53页 |
第一节 树立政府协作性监管的理念与制度 | 第39-44页 |
一、 树立“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 | 第39-40页 |
二、 完善政府协作性监管工业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 | 第40-41页 |
三、 完善政府协作性监管的信息公开制度 | 第41页 |
四、 建立协作性监管的绩效评估与问责机制 | 第41-44页 |
第二节 政府协作性监管路径构想 | 第44-53页 |
一、 搭建协作关系网络 | 第44-46页 |
二、 形成协作性监管的利益目标 | 第46页 |
三、 构建政府协作性监管的结构框架 | 第46-48页 |
四、 政府协作性监管路径下的排污许可证核发模式 | 第48-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一、 研究的成果 | 第53页 |
二、 研究的不足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