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漫画评论功能的解读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新闻漫画研究述评 | 第14-17页 |
1.2.2 新闻漫画评论功能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新闻漫画及其评论功能概述 | 第20-34页 |
2.1 新闻漫画的界定 | 第20-22页 |
2.1.1 新闻漫画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新闻漫画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 新闻漫画的功能 | 第22-28页 |
2.2.1 传播新闻信息 | 第23-24页 |
2.2.2 评议新闻事件 | 第24-25页 |
2.2.3 实施舆论监督 | 第25-27页 |
2.2.4 美化报刊版面 | 第27-28页 |
2.3 新闻漫画评论对象的基本要素 | 第28-30页 |
2.3.1 新闻性突出 | 第28-29页 |
2.3.2 评议主题鲜明 | 第29-30页 |
2.3.3 具有典型意义 | 第30页 |
2.4 新闻漫画评论功能的集中体现 | 第30-34页 |
2.4.1 深刻的思想性 | 第31页 |
2.4.2 强烈的现实性 | 第31-32页 |
2.4.3 高超的艺术性 | 第32-34页 |
第3章 新闻漫画评论功能的实现 | 第34-53页 |
3.1 新闻漫画的发展现状 | 第34-45页 |
3.1.1 对党报的抽样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3.1.2 对都市类报纸的抽样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3.1.3 对漫画专栏的抽样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3.2 新闻漫画评论功能的实现方式 | 第45-47页 |
3.2.1 化无形于有形 | 第45页 |
3.2.2 画中传情达意 | 第45-46页 |
3.2.3 文字点石成金 | 第46-47页 |
3.3 新闻漫画评论功能实现的优势 | 第47-53页 |
3.3.1 评论形态满足了受众需求 | 第47页 |
3.3.2 视觉语言有助于广泛传播 | 第47-48页 |
3.3.3 形象引导避免枯燥说教 | 第48-49页 |
3.3.4 思维创新切合受众期待 | 第49-50页 |
3.3.5 图文协调评论得到升华 | 第50-53页 |
第4章 新闻漫画评论功能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53-63页 |
4.1 新闻漫画自身局限 | 第53-57页 |
4.1.1 时效性不强 | 第53页 |
4.1.2 报道功能弱 | 第53-54页 |
4.1.3 观点内容涉及面较窄 | 第54-57页 |
4.1.4 夸张影响传播公信力 | 第57页 |
4.2 媒体认知和作者水平有限 | 第57-60页 |
4.2.1 媒体的漫画认知不足 | 第57-58页 |
4.2.2 国内缺乏职业创作人才 | 第58-59页 |
4.2.3 作者观点表达功力欠缺 | 第59-60页 |
4.3 受众解读多元化 | 第60-63页 |
4.3.1 直观性与深刻性难以统一 | 第60-61页 |
4.3.2 与作品表达观点存在差异 | 第61-63页 |
第5章 发展新闻漫画评论功能的对策与新契机 | 第63-73页 |
5.1 加强新闻漫画评论功能的途径 | 第63-69页 |
5.1.1 培养作者及其敏锐的洞察力 | 第63-64页 |
5.1.2 创作新闻漫画务必立足于创意 | 第64-66页 |
5.1.3 把握表现的度避免主题的扭曲 | 第66-67页 |
5.1.4 提升相关人员的漫画认知水平 | 第67-68页 |
5.1.5 注重对受众阅读习惯的培养 | 第68-69页 |
5.2 网络时代增强新闻漫画评论功能的新契机 | 第69-73页 |
5.2.1 版面视觉优势凸显 | 第69-70页 |
5.2.2 创作技术推陈出新 | 第70-71页 |
5.2.3 开拓了观点传播与反馈的渠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