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治理与合作治理理论 | 第10-13页 |
1.2.2 社会组织 | 第13-14页 |
1.2.3 支持型社会组织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田野调查法 | 第15-16页 |
1.3.2 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1.4 个案选择 | 第17-18页 |
2 中国支持型社会组织的产生及其功能的演进 | 第18-24页 |
2.1 支持型社会组织出现的背景 | 第18页 |
2.2 支持型社会组织的类型 | 第18-20页 |
2.2.1 资金支持型机构 | 第19页 |
2.2.2 能力支持型机构 | 第19页 |
2.2.3 综合管理类机构 | 第19-20页 |
2.2.4 信息支持型机构 | 第20页 |
2.3 能力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功能 | 第20-24页 |
2.3.1 理念塑造作用 | 第21页 |
2.3.2 沟通作用 | 第21-22页 |
2.3.3 能力提升作用 | 第22页 |
2.3.4 引导推动作用 | 第22-24页 |
3 支持型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实践:合作治理视角下的“明德”个案 | 第24-34页 |
3.1 明德概述 | 第24-27页 |
3.1.1 杭州市上城区中的明德 | 第24-25页 |
3.1.2 明德的主要成员 | 第25页 |
3.1.3 明德对公益资源的撬动 | 第25-27页 |
3.2 明德的主要业务 | 第27-31页 |
3.2.1 公益创投 | 第27-29页 |
3.2.2 公益孵化器 | 第29-30页 |
3.2.3 社区托管 | 第30-31页 |
3.3 明德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治理实践 | 第31-34页 |
3.3.1 合作治理 | 第32页 |
3.3.2 明德经验 | 第32-34页 |
4 支持型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治理之机制 | 第34-46页 |
4.1 支持型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效用 | 第34-39页 |
4.1.1 合作治理出现的背景 | 第34-35页 |
4.1.2 合作治理的目标分析 | 第35-37页 |
4.1.3 合作治理的效用分析 | 第37-39页 |
4.2 支持型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治理之条件 | 第39-46页 |
4.2.1 合作治理关系模型 | 第39-42页 |
4.2.2 合作治理的条件分析 | 第42-46页 |
5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