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奇观化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媒体奇观理论溯源与发展 | 第8-12页 |
第一节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 | 第8-9页 |
第二节 道格拉斯·凯尔纳眼中美国社会的媒体奇观 | 第9-11页 |
第三节 国内媒体奇观理论相关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我国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奇观化 | 第12-19页 |
第一节 李天一案事件回顾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媒体合力为之的奇观制造 | 第14-18页 |
第三节 奇观制造:互联网背后的公众参与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我国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奇观化成因分析 | 第19-32页 |
第一节 社会热点问题:成就奇观的“富矿”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异彩纷呈的传媒时代 | 第22-25页 |
第三节 消费主义盛行下的传媒与公众 | 第25-32页 |
一、 消费主义与消费社会 | 第25-27页 |
二、 消费主义与受众需求 | 第27-28页 |
三、 市场化背景下的传媒与受众 | 第28-32页 |
第四章 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奇观化下的奇观社会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奇观化下的媒体 | 第32-36页 |
一、 媒体的资源浪费与渎职 | 第32-33页 |
二、 媒体的自我毁灭运动 | 第33-36页 |
第二节 媒体奇观下的奇观社会 | 第36-40页 |
一、 对法制的破坏 | 第36-37页 |
二、 奇观社会:群体狂欢、颠覆与人性冷漠 | 第37-40页 |
第五章 对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奇观化的反思 | 第40-46页 |
第一节 正确认识社会热点新闻报道奇观化 | 第40页 |
第二节 媒体的回归之路 | 第40-43页 |
一、 媒体的自身定位与理性报道 | 第40-42页 |
二、 永不过时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政府合理管控与完善新闻法律 | 第43-44页 |
第四节 重视公众媒介素养教育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