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生物质炭对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生物质炭的发现与定义第10页
    1.2 生物质炭的性质第10-12页
        1.2.1 生物质炭的物理性质第11页
        1.2.2 生物质炭的化学性质第11-12页
    1.3 生物质炭的环境效应第12-17页
        1.3.1 固碳作用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第12-14页
        1.3.2 生物质炭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第14-15页
        1.3.3 生物质炭对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第15-16页
        1.3.4 生物质炭对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具有潜在的作用第16-17页
    1.4 稻田铁循环与生物质炭的关系第17-20页
        1.4.1 水稻土的特征第17页
        1.4.2 微生物 Fe(Ⅲ)还原过程第17-18页
        1.4.3 微生物 Fe(Ⅲ)还原过程的环境意义第18-19页
            1.4.3.1 抑制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第18-19页
            1.4.3.2 微生物 Fe(Ⅲ)还原过程对环境污染物的影响第19页
        1.4.4 影响微生物 Fe(Ⅲ)还原过程的主要因素第19-20页
        1.4.5 生物质炭影响铁还原过程的假设第20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6 提出的科学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第21-22页
        1.6.1 科学问题第21页
        1.6.2 研究目标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6页
    2.1 研究内容第22页
        2.1.1 不同水稻土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2页
        2.1.2 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能力的影响第22页
        2.1.3 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对水稻土壤中铁还原能力的影响第22页
        2.1.4 不同粒度生物质炭对水稻土壤中铁还原能力的影响第22页
        2.1.5 电子供体和受体对水稻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的铁还原能力的调节第22页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6页
        2.2.1 供试材料第22-23页
            2.2.1.1 供试水稻土来源及其理化性质第22-23页
            2.2.1.2 供试生物质炭来源第23页
        2.2.2 厌氧泥浆培养试验中微生物 Fe(Ⅲ)还原能力的测定第23-24页
            2.2.2.1 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23页
            2.2.2.2 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23页
            2.2.2.3 不同粒度的生物质炭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23页
            2.2.2.4 电子受体和供体对添加生物质炭条件下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23-24页
        2.2.3 采样及测定方法第24页
        2.2.4 数据处理第24-25页
        2.2.5 研究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6-41页
    3.1 生物质炭用量对水稻土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26-28页
        3.1.1 添加不同用量生物质炭时厌氧培养的水稻土中 Fe(Ⅱ)浓度变化第26页
        3.1.2 添加不同用量生物质炭时水稻土中 Fe(Ⅲ)还原特征参数比较第26-27页
        3.1.3 添加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厌氧培养的水稻土泥浆中 pH 值的影响第27-28页
    3.2 添加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28-30页
        3.2.1 不同种类生物质炭的表面特征第28页
        3.2.2 添加不同种类生物质炭时厌氧培养的水稻土中 Fe(II)浓度变化第28-29页
        3.2.3 添加不同种类生物质炭时水稻土中 Fe(III)还原特征参数比较第29-30页
        3.2.4 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对厌氧培养的水稻土泥浆中 pH 值的影响第30页
    3.3 生物质炭粒度对水稻土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30-32页
        3.3.1 添加不同粒度生物质炭时厌氧培养的水稻土中 Fe(Ⅱ)浓度变化第30-31页
        3.3.2 添加不同粒度生物质炭时水稻土中 Fe(Ⅲ)还原特征参数比较第31-32页
        3.3.3 添加不同粒度生物质炭对厌氧培养的水稻土泥浆中 pH 值的影响第32页
    3.4 电子受体和供体对添加生物质炭条件下水稻土中铁还原能力的调节第32-41页
        3.4.1 增加电子供体对铁还原的影响第33-34页
            3.4.1.1 增加电子供体时厌氧培养的水稻土中 Fe(Ⅱ)浓度变化第33页
            3.4.1.2 增加电子供体厌氧泥浆培养水稻土中 Fe(Ⅲ)还原特征参数第33-34页
            3.4.1.3 添加电子供体对厌氧培养水稻土泥浆中 pH 值的影响第34页
        3.4.2 增加电子受体对铁还原的影响第34-36页
            3.4.2.1 增加电子受体时厌氧培养的水稻土中 Fe(Ⅱ)浓度的变化第34-35页
            3.4.2.2 增加电子受体时厌氧泥浆培养水稻土中 Fe(Ⅲ)还原特征参数第35-36页
            3.4.2.3 添加电子受体对厌氧培养水稻土泥浆中 pH 值的影响第36页
        3.4.3 同时增加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对铁还原的影响第36-41页
            3.4.3.1 同时添加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时厌氧培养的水稻土中 Fe(Ⅱ)浓度的变化第36-37页
            3.4.3.2 同时添加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时厌氧泥浆培养水稻土中 Fe(Ⅲ)还原特征参数第37-39页
            3.4.3.3 添加电子受体对厌氧培养水稻土泥浆中 pH 值的影响第39-41页
第四章 讨论第41-46页
    4.1 生物质炭用量对水稻土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41-42页
    4.2 生物质炭种类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42页
    4.3 生物质炭粒度对水稻土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42-43页
    4.4 电子供、受体对添加生物质炭条件下水稻土中铁还原能力的影响第43-46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第46-47页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6页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IS空间位置数据的区间不确定性研究
下一篇:温州三垟湿地植物资源及其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