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的联动效应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1.4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的联动效应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2.1 概念界定及内涵 | 第19-20页 |
2.1.1 违约损失率 | 第19页 |
2.1.2 联动效应 | 第19-20页 |
2.2 联动效应的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2.1 违约相关性 | 第20-21页 |
2.2.2 金融脆弱性理论 | 第21-23页 |
2.2.3 信用论 | 第23-24页 |
2.2.4 银行行为理论 | 第24-26页 |
2.3 联动机理分析 | 第26-30页 |
2.3.1 银行间的联动效应 | 第26-27页 |
2.3.2 区域间的联动效应 | 第27-28页 |
2.3.3 行业间的联动效应 | 第28-30页 |
第3章 我国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的历史表现与分布现状 | 第30-35页 |
3.1 我国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的历史表现 | 第30-31页 |
3.2 我国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的区域分布现状 | 第31-32页 |
3.3 我国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的行业分布现状 | 第32-35页 |
第4章 我国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的联动效应实证研究 | 第35-63页 |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5-36页 |
4.2 实证分析方法 | 第36-40页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0-63页 |
4.3.1 贷款违约损失率在银行间的联动效应 | 第40-47页 |
4.3.2 贷款违约损失率在区域分布上的联动效应 | 第47-55页 |
4.3.3 贷款违约损失率在行业分布上的联动效应 | 第55-63页 |
第5章 建议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