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前驱体中硫化物对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极电容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1 超级电容器简介第10-11页
    1.2 超级电容器分类及工作原理第11-13页
        1.2.1 双电层电容器第11-12页
        1.2.2 赝电容器第12页
        1.2.3 混合电容器第12-13页
    1.3 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极材料第13-18页
        1.3.1 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特点第13页
        1.3.2 制备活性炭的前驱体第13-14页
        1.3.3 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4-15页
            1.3.3.1 物理活化法第14页
            1.3.3.2 化学活化法第14页
            1.3.3.3 催化活化法第14-15页
            1.3.3.4 混合聚合物碳化法第15页
            1.3.3.5 模板碳化法第15页
        1.3.4 活性炭材料微观结构对电容性能的影响第15-17页
            1.3.4.1 比表面积第16页
            1.3.4.2 孔径分布第16页
            1.3.4.3 表面官能团第16-17页
            1.3.4.4 润湿性第17页
        1.3.5 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7-18页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8-19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意义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6页
第二章 前驱体中二苯并噻吩(DBT)对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极电容性能的影响第26-47页
    2.1 前言第26-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1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7页
        2.2.2 实验方法第27-31页
            2.2.2.1 活性炭(AC)材料的制备第27-28页
            2.2.2.2 电极的制备第28页
            2.2.2.3 材料的表征第28-29页
            2.2.2.4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9-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4页
        2.3.1 DBT与AC微观结构关系第31-38页
            2.3.1.1 元素分析第31-32页
            2.3.1.2 XRD分析第32-33页
            2.3.1.3 液相离子色谱分析第33-34页
            2.3.1.4 低温氮气吸附测试第34-36页
            2.3.1.5 SEM、TEM测试第36-38页
        2.3.2 DBT对AC电极电容性能的影响第38-44页
            2.3.2.1 储电性能第38-41页
            2.3.2.2 倍率特性第41-42页
            2.3.2.3 交流阻抗第42-43页
            2.3.2.4 循环性能第43-44页
    2.4 本章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第三章 前驱体中黄铁矿(FeS_2)对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极电容性能的影响第47-65页
    3.1 前言第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48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47页
        3.2.2 实验方法第47-48页
            3.2.2.1 活性炭(AC)材料的制备第47页
            3.2.2.2 电极制备与电化学测试第47-48页
            3.2.2.3 材料的测试表征第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61页
        3.3.1 FeS_2与AC微观结构关系第48-55页
            3.3.1.1 元素分析第48页
            3.3.1.2 XRD分析第48-49页
            3.3.1.3 液相离子色谱分析第49-51页
            3.3.1.4 XPS分析第51页
            3.3.1.5 S-XANES分析第51-53页
            3.3.1.6 低温氮气吸附测试第53-54页
            3.3.1.7 SEM测试第54-55页
        3.3.2 FeS_2对AC电极电容性能的影响第55-61页
            3.3.2.1 储电性能第55-58页
            3.3.2.2 倍率特性第58-59页
            3.3.2.3 交流阻抗第59-60页
            3.3.2.4 漏电流第60页
            3.3.2.5 循环性能第60-61页
    3.4 本章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第四章 总结论第65-68页
    4.1 全文工作总结第65-66页
    4.2 论文创新之处第66页
    4.3 前景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待发表论文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钒溶胶絮沉行为研究
下一篇:含2-甲基四氢呋喃介质中脂肪酶催化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合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