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状结构的静力反应分析及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论文背景 | 第11-12页 |
1.2 建筑仿生结构的意义及发展 | 第12-15页 |
1.2.1 仿生结构的意义 | 第12-14页 |
1.2.2 仿生结构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 树状结构的发展及特点 | 第15-20页 |
1.3.1 树状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 第15-18页 |
1.3.2 树状结构的形式及特点 | 第18-20页 |
1.4 有限元基本理论及结构概况 | 第20-21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1-25页 |
1.5.1 工程概况及结构概况 | 第21-23页 |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树状结构的静力性能分析 | 第25-51页 |
2.1 荷载作用情况 | 第25-26页 |
2.2 工况组合及树状柱布置图 | 第26-28页 |
2.2.1 工况组合 | 第26页 |
2.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2.2.3 树状柱布置图 | 第27-28页 |
2.3 树状柱的内力 | 第28-44页 |
2.3.1 树状柱的轴力F | 第29-34页 |
2.3.2 树状柱的弯矩M | 第34-39页 |
2.3.3 树状柱的剪力V | 第39-44页 |
2.4 树状柱的顶位移 | 第44-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树状结构的动力分析理论 | 第51-57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动力分析方法介绍 | 第51-54页 |
3.2.1 反应谱法 | 第52页 |
3.2.2 时程分析法 | 第52-54页 |
3.3 树状结构的自振特性 | 第54页 |
3.4 地震波的选用和调整 | 第54-57页 |
第四章 树状结构的结构模态与反应谱分析 | 第57-71页 |
4.1 模态分析 | 第57-63页 |
4.1.1 基本理论 | 第57-58页 |
4.1.2 结构振型及分析结果 | 第58-63页 |
4.2 结构的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63-69页 |
4.2.1 结构在水平X方向地震下的顶位移 | 第65-67页 |
4.2.2 结构在水平Y方向地震下的顶位移 | 第67-68页 |
4.2.3 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顶位移 | 第68-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构的时程分析 | 第71-83页 |
5.1 地震波的输入 | 第71-73页 |
5.2 时程分析结果 | 第73-79页 |
5.2.1 结构在水平X向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 第74-76页 |
5.2.2 结构在水平Y向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 第76-78页 |
5.2.3 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 第78-79页 |
5.3 时程分析法与反应谱法结果的比较 | 第79-82页 |
5.3.1 水平X向地震作用 | 第80页 |
5.3.2 水平Y向地震作用 | 第80-81页 |
5.3.3 竖向地震作用 | 第81-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论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