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主要英文缩写词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HIV 简介 | 第11-16页 |
1.1.1 HIV-1 病毒结构 | 第11-12页 |
1.1.2 HIV 病毒生活周期 | 第12-13页 |
1.1.3 HIV-1 病毒基因组 | 第13-16页 |
1.2 HIV-1 整合酶 | 第16-21页 |
1.2.1 HIV-1 整合酶结构 | 第17-18页 |
1.2.2 HIV-1 整合酶催化活性 | 第18-21页 |
1.3 抗 HIV-1 药物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3.1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 第21页 |
1.3.2 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 | 第21-22页 |
1.3.3 蛋白酶抑制剂 | 第22页 |
1.3.4 进入抑制剂 | 第22页 |
1.3.5 整合酶抑制剂 | 第22-2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7页 |
1.5 研究方案 | 第27-29页 |
第2章 天然药物 KA-60 抗 HIV-1 有效部位研究 | 第29-5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34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0-33页 |
2.1.3 细胞株 | 第33页 |
2.1.4 病毒、蛋白、质粒及药物 | 第33-34页 |
2.2 HIV-1 整合酶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4-39页 |
2.2.1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2.2 实验结果 | 第36-38页 |
2.2.3 小结 | 第38-39页 |
2.3 药物 KA-60 的提取 | 第39-40页 |
2.3.1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2.3.2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2.3.3 小结 | 第40页 |
2.4 药物 KA-60 粗提物 Biacore SPR 检测 | 第40-43页 |
2.4.1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2.4.2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2.4.3 小结 | 第42-43页 |
2.5 药物 KA-60 粗提物细胞药效学实验 | 第43-46页 |
2.5.1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2.5.2 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2.5.3 小结 | 第46页 |
2.6 药物 KA-60 有效成分富集实验 | 第46-47页 |
2.6.1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2.6.2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2.6.3 小结 | 第47页 |
2.7 药物 KA-60 有效部位 Biacore SPR 检测 | 第47-49页 |
2.7.1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2.7.2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2.7.3 小结 | 第48-49页 |
2.8 药物 KA-60 有效部位细胞内药效学检测 | 第49-50页 |
2.8.1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2.8.2 实验结果 | 第49页 |
2.8.3 小结 | 第49-50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天然药物 KA-60 抗 HIV-1 有效成分研究 | 第51-7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3.1.3 细胞株 | 第51页 |
3.1.4 病毒、蛋白及药物 | 第51页 |
3.1.5 实验软件 | 第51页 |
3.2 有效部位 HPLC-MS 分析 | 第51-57页 |
3.2.1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3.2.2 实验结果 | 第52-56页 |
3.2.3 小结 | 第56-57页 |
3.3 有效成分药效学分析 | 第57-59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3.3.2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3.3.3 小结 | 第59页 |
3.4 有效成分联合用药作用分析 | 第59-65页 |
3.4.1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3.4.2 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3.4.3 小结 | 第65页 |
3.5 有效成分分子对接预测 | 第65-70页 |
3.5.1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3.5.2 实验结果 | 第66-69页 |
3.5.3 小结 | 第69-7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