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8-13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 国外研究 | 第9-10页 |
2. 国内研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3-20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第13页 |
2. 经济绩效 | 第13-14页 |
3. 集体林权改革经济绩效 | 第14-15页 |
(二) 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1. 产权制度 | 第15-17页 |
2. 制度变迁 | 第17-20页 |
三、集体林权改革经济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0-28页 |
(一) 集体林权改革经济绩效评价总体思路 | 第20页 |
1. 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 第20页 |
2. 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20页 |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20-25页 |
1. 建立广西集体林权改革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第20-21页 |
2. 集体林权改革经济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 第21页 |
3. 集体林权改革经济绩效指标体系选择分析 | 第21-25页 |
(三) 评价体系的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26-28页 |
四、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济绩效实证研究 | 第28-40页 |
(一) 相关数据收集 | 第28页 |
1. 实证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28页 |
2. 评价指标的数据获取和整理 | 第28页 |
(二) 广西集体林权改革问卷五县基本调查和结果 | 第28-35页 |
1. 广西集体林权改革问卷基本调查 | 第28-32页 |
2. 调查基本结果 | 第32-35页 |
(三) 实证分析过程和结果 | 第35-38页 |
1. SPSS分析过程 | 第35-38页 |
2. 对于主成分的分析 | 第38页 |
(四) 实证结论 | 第38-40页 |
1. 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济绩效的评判和排序 | 第38-39页 |
2. 广西集体林权改革经济绩效综合评价 | 第39-40页 |
五、提高广西集体林权改革经济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一) 继续促进林农增收 | 第40-41页 |
1. 加大林农增收的政策扶持 | 第40-41页 |
2. 建立林业服务体系 | 第41页 |
(二) 扩大林业投资 | 第41-43页 |
1. 发展一批林业龙头企业 | 第41-42页 |
2. 加快建立林业资本市场 | 第42-43页 |
(三) 规范健全林地流转制度 | 第43-44页 |
1. 规范健全流转制度 | 第43页 |
2. 完善森林资源产权流通体系 | 第43-44页 |
(四) 完善林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 | 第44-45页 |
1. 创建林业金融服务体系 | 第44页 |
2. 推进森林保险制度 | 第44-45页 |
(五) 区内经济发展侧重有所不同 | 第45-46页 |
1. 不同地市优势不同 | 第45页 |
2. 发展林业产业侧重点不同 | 第45-46页 |
(六) 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 第46页 |
1. 强化政府林业方面管理职能 | 第46页 |
2. 提高乡镇村民自治和管理创新能力 | 第46页 |
3. 提高农民教育和培训程度 | 第46页 |
六、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一)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