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一、伯克利学派概述 | 第18-24页 |
(一) 伯克利学派的产生 | 第18-19页 |
(二) 伯克利学派的法律观 | 第19-20页 |
(三) 伯克利学派的研究方法论 | 第20-24页 |
二、伯克利学派的法律三类型论 | 第24-34页 |
(一) 压制型法 | 第24-27页 |
(二) 自治型法 | 第27-29页 |
(三) 回应型法 | 第29-34页 |
三、回应型法的制度设计 | 第34-44页 |
(一) 回应型法的核心概念 | 第34-36页 |
(二) 回应型法的回应途径 | 第36-39页 |
(三) 回应型法的制度理想 | 第39-44页 |
四、回应型法的局限性 | 第44-50页 |
(一) 与法律的本质特征相悖 | 第44-46页 |
(二) “目的”难以普遍化和具体化 | 第46-47页 |
(三) 协商参与难 | 第47-49页 |
(四) 易退回压制型法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