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基因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保护的意义 | 第12-17页 |
(一) 基因信息隐私权概述 | 第12-13页 |
(二) 我国基因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不足 | 第13-15页 |
1. 立法层次过低,权威性较差 | 第13-14页 |
2. 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 第14-15页 |
3. 重要制度措施的缺失 | 第15页 |
(三) 保护个人基因信息隐私权的意义 | 第15-17页 |
1. 基因信息的特殊性——高度保密的个人信息 | 第15-16页 |
2. 基因信息越来越凸显的作用 | 第16页 |
3. 基因技术合理使用方能造福于人类 | 第16-17页 |
二、基因信息隐私权的权利性质分析 | 第17-25页 |
(一) 基因信息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的不同 | 第17-20页 |
1. 基因信息的波及性 | 第19页 |
2. 基因隐私权的保护对公众机构的参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 第19-20页 |
3. 基因隐私权的保护对公民基因信息的处理程序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 第20页 |
(二) 基因信息隐私权保护的发展进程和趋势 | 第20-25页 |
1. 基因信息隐私权保护的发展进程——以美国和英国为例 | 第20-22页 |
2. 基因信息隐私权的发展趋势 | 第22-25页 |
三、我国基因信息隐私权的保护 | 第25-35页 |
(一) 在立法中明确界定基因信息隐私权的权能 | 第25-28页 |
1. 基因信息知情权 | 第25-26页 |
2. 基因信息隐私的不知情权 | 第26页 |
3. 基因信息保密权 | 第26-27页 |
4. 基因信息的利用权 | 第27页 |
5. 基因信息的支配权 | 第27-28页 |
(二) 在立法中确立“告知后同意”原则 | 第28-30页 |
1. “告知后同意”原则的概念 | 第28-29页 |
2. 告知后同意原则的主要内容 | 第29页 |
3. “告知后同意”原则实施的程序设计 | 第29页 |
4. “告知后同意”原则的例外 | 第29-30页 |
(三) 侵害个人基因信息隐私权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 第30-32页 |
1. 加害行为 | 第30-31页 |
2. 损害后果 | 第31页 |
3. 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第31页 |
4. 加害人过错 | 第31页 |
5. 责任形式 | 第31-32页 |
(四) 我国宜选择专门立法模式 | 第32-33页 |
(五) 基因信息隐私的公共监督体系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