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山地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究--以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生活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中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迫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复杂化第10页
        1.1.2 人类对居住区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对居住区的景观有了更高的要求第10页
        1.1.3 突出居住区景观成为房地产业的新趋势第10页
        1.1.4 可持续发展呼吁和谐共生的居住区景观环境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第12页
    1.5 国内外山地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第12-14页
        1.5.1 国外相关景观规划的历史发展第12-13页
        1.5.2 国内相关景观规划的历史发展第13-14页
    1.6 研究过程及方法第14-16页
        1.6.1 研究过程第14-15页
        1.6.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7 研究框架第16-18页
第二章 山地型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探究综述第18-24页
    2.1 基本概念第18-19页
        2.1.1 山地型居住区第18-19页
        2.1.2 景观与景观规划设计第19页
    2.2 山地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2.2.1 自然因素第19-20页
        2.2.2 人文因素第20页
    2.3 现状山地型居住区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20-22页
        2.3.1 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第20-21页
        2.3.2 缺乏形态特色第21页
        2.3.3 缺乏深度的文化意识第21-22页
        2.3.4 人性意识淡薄第22页
    2.4 山地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三大特点第22-24页
        2.4.1 舒适健康是山地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第22页
        2.4.2 体现地形特色是山地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第22-23页
        2.4.3 协调优美是山地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灵魂第23-24页
第三章 山地型居住区设计理论探讨第24-41页
    3.1 山地型居住区人居模式的研究第24-25页
        3.1.1 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第24页
        3.1.2 污染治理到环境保护第24页
        3.1.3 居住绿化到生态环境第24-25页
    3.2 山地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第25-26页
        3.2.1 显露自然原则第25页
        3.2.2 生态化原则第25页
        3.2.3 美学原则第25-26页
        3.2.4 功能性原则第26页
    3.3 山地型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第26-27页
    3.4 山地型居住区环境景观研究第27-41页
        3.4.1 山地型居住区道路景观的研究第27-30页
        3.4.2 山地型居住区广场铺装的探究第30页
        3.4.3 山地型居住区绿化景观的研究第30-34页
        3.4.4 山地型居住区水体环境景观设计研究第34-35页
        3.4.5 山地型居住区景观建筑小品研究第35-37页
        3.4.6 山地型居住区景观照明设计研究第37-41页
第四章 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生活区景观设计实践第41-51页
    4.1 设计场地分析第41页
    4.2 设计理念第41页
    4.3 景观设计第41-43页
        4.3.1 设计目标第41页
        4.3.2 总体布局第41页
        4.3.3 功能结构第41-42页
        4.3.4 空间形态第42页
        4.3.5 生态自然第42-43页
    4.4 设计难点第43-49页
        4.4.1 坡地营造第43-44页
        4.4.2 山的形态第44-46页
        4.4.3 林地营造第46-47页
        4.4.4 花卉世界第47-49页
    4.5 景观节点处理第49-51页
        4.5.1 景观外广场第49页
        4.5.2 景观内广场第49-50页
        4.5.3 观景平台第50页
        4.5.4 疏林草地第50-51页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第51-52页
    5.1 总结第51页
    5.2 思考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杨凌田园绿道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下一篇: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