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英文缩写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25页 |
1.1 植物的向光性 | 第11-13页 |
1.1.1 蓝光受体 | 第11-13页 |
1.1.2 向光性运动 | 第13页 |
1.2 NPH3,EHB1,PKS 家族,RPT2 等已知的向光素下游信号组份 | 第13-17页 |
1.2.1 NPH3-下胚轴非向光性蛋白 | 第13-15页 |
1.2.2 EHB1-PHOT1、NPH3 互作蛋白 | 第15页 |
1.2.3 RPT2-根向光性蛋白 | 第15页 |
1.2.4 光敏色素激酶底物-PKS 家族 | 第15-16页 |
1.2.5 光敏色素与隐花色素 | 第16-17页 |
1.3 生长素信号转导机制 | 第17-21页 |
1.3.1 生长素相关运输载体 | 第17-20页 |
1.3.2 生长素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1.4 Ca~(2+)信号与向光反应 | 第21-23页 |
1.5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2.1.2 菌种与载体 | 第25页 |
2.1.3 实验试剂和工具酶 | 第25页 |
2.1.4 常用培养基 | 第25-26页 |
2.1.5 相关载体引物序列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7页 |
2.2.1 拟南芥的种植 | 第26-27页 |
2.2.2 拟南芥 DNA 的提取与鉴定 | 第27-28页 |
2.2.3 RNA 的提取并反转录成 cDNA | 第28-29页 |
2.2.4 DNA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9页 |
2.2.5 CaCl2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 | 第29-30页 |
2.2.6 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 | 第30-32页 |
2.2.7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 | 第32-33页 |
2.2.8 β-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33页 |
2.2.9 酵母双杂交 | 第33-35页 |
2.2.10 PEG 介导瞬时表达 | 第35-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3页 |
3.1 拟南芥下胚轴向光弯曲表型分析 | 第37-41页 |
3.1.1 强蓝光下 nph3 与 WT,phot1,phot2,phot1phot2,rpt2 表型分析 | 第37-38页 |
3.1.2 弱蓝光下 nph3 与 WT,phot1,phot2,phot1phot2,rpt2 表型分析 | 第38-39页 |
3.1.3 强蓝光下 nph3 与 WT,pks 家族的表型分析 | 第39-40页 |
3.1.4 弱蓝光下 nph3 与 WT,pks 家族的表型分析 | 第40-41页 |
3.2 NPH3 组织定位分析 | 第41-42页 |
3.2.1 NPH3-GUS 载体的构建 | 第41页 |
3.2.2 β-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41-42页 |
3.3 NPH3-GFP 细胞亚定位分析 | 第42-44页 |
3.4 NPH3 与 CaM 家族的蛋白互作 | 第44-46页 |
3.5 PKS1 与 CaM 家族的蛋白互作 | 第46-47页 |
3.6 NPH3 与 PKS 家族的蛋白互作 | 第47-48页 |
3.7 nph3 DR5:GFP 与 nph3 AUX1:GFP 强蓝光处理后的变化 | 第48-50页 |
3.8 NPH3 与 PIN1,AUX1 的蛋白互作 | 第50-53页 |
4 讨论 | 第53-57页 |
4.1 NPH3 通过与 PHOT1,PHOT2 相互作用调节向光性应答 | 第53页 |
4.2 NPH3 可能通过调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参与向光性应答 | 第53-54页 |
4.3 蓝光引起的向光性应答信号中 NPH3 与钙信号之间的联系 | 第54-55页 |
4.4 NPH3 与 PKS 家族通过某种方式参与调控向光弯曲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7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