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和机理 | 第9-12页 |
1.3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2-25页 |
1.3.1 非贵金属大环类催化剂 | 第12-17页 |
1.3.2 非贵金属硫化物催化剂 | 第17-18页 |
1.3.3 非贵金属导电聚合物类催化剂 | 第18-22页 |
1.3.4 非贵金属氮化物类催化剂 | 第22页 |
1.3.5 碳和非贵金属-碳催化剂 | 第22-25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2.1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 | 第26-28页 |
2.1.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26-27页 |
2.1.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7-28页 |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28-30页 |
2.2.1 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28页 |
2.2.2 TiO_2/C 复合物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3 Co/TiO_2/C 和 Fe/TiO_2/C 复合物的制备 | 第29页 |
2.2.4 Co_3O_4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5 Co_3O_4/TiO_2/C 的制备 | 第30页 |
2.3 材料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2.3.1 晶相组成 | 第30页 |
2.3.2 微观形貌 | 第30-31页 |
2.3.3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1页 |
2.3.4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 第31页 |
2.3.5 热分析 | 第31-32页 |
2.4 材料的阴极氧还原催化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2.4.1 氧还原催化性能测试体系和方法 | 第32页 |
2.4.2 电极的制备 | 第32-33页 |
2.4.3 催化剂的甲醇耐受性测试 | 第33-34页 |
第3章 TiO_2/C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34-49页 |
3.1 PANI 的表征 | 第34-35页 |
3.2 PANI 与 TiO_2质量比对 TiO_2/C 的影响 | 第35-42页 |
3.2.1 TiO_2/PANI 的形貌 | 第35-36页 |
3.2.2 TiO_2/PANI 中 TiO_2和 PANI 的相互作用 | 第36-40页 |
3.2.3 TiO_2/PANI 和 TiO_2/C 的氧还原性能 | 第40-42页 |
3.3 热处理对 TiO_2/C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2-48页 |
3.3.1 TiO_2/C 的形貌 | 第42-47页 |
3.3.2 碳化温度对 TiO_2/C 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TiO_2/C 载非贵金属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49-63页 |
4.1 Co/TiO_2/C 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49-55页 |
4.1.1 Co/TiO_2/C 复合物的表征 | 第49-51页 |
4.1.2 Co/TiO_2/C 复合物电化学性能 | 第51-55页 |
4.2 Fe/TiO_2/C 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55-60页 |
4.2.1 Fe/TiO_2/C 复合物的形貌 | 第55-57页 |
4.2.2 Fe/TiO_2/C 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57-60页 |
4.3 Co_3O_4/TiO_2/C 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